第620章 深水大鳄!!!
要想进军航运业,当然就得先有船才成。
当年包宇刚手里的全部家财,就是和他父亲共同攒下来的数十万元,这点钱根本不够买一条远洋货船的。
无奈之下,包宇刚只好向银行去贷款。
那会儿,想在香江的银行贷款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的,那得要有担保人才成。
包家是刚到香江不久,举目无亲,熟悉的只是一些从宁浪老家来的老乡。
他们大多也是身无余财,还不如包家呢!
包宇刚万般无奈之下,突然就想起了曾经结识的会德丰马登集团的首脑乔治马登。
于是,包宇刚不辞辛苦的千里迢迢去伦敦找他帮忙贷款。
但马凳告诉他,说:“年轻人,航运业是一个危险的行业,弄不好,你会输掉你最后一件衬衫”。
包宇刚不是一个能轻易放弃的人,他是认准目标就绝不回头。
在他的软磨硬泡下,马凳最终同意了帮他提供他60%-70%的贷款。
并用包宇刚的这些贷款,帮他联系了一艘叫做“格兰斯顿勋爵号”的二手货船。
船到手后,包宇刚欣喜若狂。
可等他接过合约一瞅,心下就是凉了半截。
为什么呢
这分明就是一艘老掉牙的旧船,没有任何航运价值。
马登这鬼佬没安好心,分明就是想趁机敲诈他一笔嘛!
鬼佬果然不可信!
包宇刚当然不想当冤大头,就拒绝了这笔交易。
与马登的关系当然也闹僵了,最鬼佬的地盘与鬼佬闹僵,可想而知,包宇刚是举步维艰。
但是,包宇刚岂能被眼前的一些困难打倒,那他就不是后来的“香江船王”了!
之后,包宇刚又经过多番努力,终于得知y国威廉逊公司有一艘旧船正要出手。
而且,这痩船售价才22万英镑,比“格兰斯顿勋爵号”还便宜。
虽然便宜,但此时的包宇刚四处借钱才筹到20万英镑,还是不够。
不过,这22万的价格是中介公司报出来的,中间肯定有提成。
“一定有斡旋的空间!”
想到这,包宇刚便直接来到伦敦,与威廉逊公司面对面商谈。
本来威廉逊公司都是把船交给中介公司处理,这是规矩。
但包宇刚用他的诚意和执着打动了他们,最终以20万英镑拿到了他的第一艘船。
这艘虽然已经使用了28年排水量也只有2800吨的旧船,但状况却比那艘“格兰斯顿勋爵号”强的太多了,价格上也便宜不少。
包宇刚对它非常满意,便取名为“金安号”。
有了第一艘船后,包宇刚的海运生意便红红火火起来,很快一艘两艘三艘……渐渐地壮大起来。
到了五十年代中期,包宇刚成立了自己的“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”。
并与倭国一家船舶公司谈妥,将“金安号”转租给这家公司,从天竺运煤到倭国,采取长期出租的方式。
当时,几乎所有的船老板都采用传统短期方式出租船舶。
相比长租,短租不仅结算快,而且收费标准高且可随时提价。
闻名世界的大夏船王奥纳西斯和尼亚可斯、山姆船王路德威克,以及老一代香江船王董好云,都是这样做的。
所以,当包宇刚把自己的船以为期3年、5年甚至10年的方式租给别人时;
一些海运同行们都在看他的笑话,讥笑他不会船运生意,这人压根儿就是个门外汉。
包宇刚却不为所动,他有着自己的想法,他觉得只有长租,才能与客户建立真正的信任。
而信任的建立,则是做生意的最重要基础。
包宇刚曾对人说道:“我的座右铭是,宁可少赚钱,也不去冒险。”
他不短视,谋求的是长期稳定的收入。
这正是包宇刚放眼未来的一种经营方法。
没过多久,包宇刚的这种做法就收到了很大成效。
一年后,埃以战争爆发,由于当时苏伊士运河关闭,货物积压严重,当时的海运业务十分兴旺。
有些人就劝包宇刚,“何不趁此机会大赚一笔”
但包宇刚仍然按照旧的租金为东南亚的老雇主运货,以避免与实力雄厚的西方船主直接竞争。
果然,十几年后,埃以休战,西方大批商船无事可干,还要耗费惊人的费用去维修、管理。
而包宇刚的船队仍然稳扎稳打地立足于东南亚,业务却反而蒸蒸日上。
当埃以战争爆发时,刚好,包宇刚与倭国山下公司的租期到期。
这时因为战争,全世界的海运都非常紧张。
山下公司只好续租,续租的价格也翻了一倍。
就是靠着这笔租金,包宇刚又买下了第二艘二手船,并将它租给一家货运公司,租期4年。
就这样在短短几年间里,包宇刚已经手握7艘二手船,租金收入非常可观。
有了钱,包宇刚就希望能有一艘自己的船。
那会儿,买进一艘巨船最少需要100万美刀。
包宇刚虽然掏得出来,可要是一股脑将资产全在买船上,那就等于将资金套牢,无法让它流动起来。
“只有流动的资金,才能钱生钱。”
于是,包宇刚与汇丰银行谈了笔生意,他将一艘旧船抵押给汇丰,获取小额贷款。
之后,他找到汇丰信贷部主管桑达士,打算向他借75万美元。
可当时,银行业有个默认的规矩,不投资风险大的行业,如船运业、航空业和电影业。
而且,考虑到这笔钱回报周期长,银行需要承担风险。
桑达士跟他关系不错就有些犹豫,不忍心拒绝包宇刚。
他就对包宇刚说道:“伙计,如果你想贷到款,就必须找个担保人才行。”
可当时的包宇刚上哪找个担保人
包宇刚思来想去,突然就心生一计,试探说道:“如果有一家倭国银行开出信用卡,汇丰银行是否愿意借钱给我”
“当然,希望你能成功!”桑达士爽快地答应了。
桑达士认为,按照倭国商人地精明、刁钻的习性,要想从倭国银行拿到信用卡,区区一个包宇刚,根本就是妄想。
但是桑达士高估了倭国商人,更是低估了包宇刚的决心。
为了得到倭国银行的信用卡,包宇刚当时就倭寇承诺:“如果我的船只在海上失事,保险赔偿金全归于你们,我是分文不取。”
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,倭国银行当然是同意了。
当年,海运保险保费昂贵,只要一出意外,投保人可以得到一大笔赔偿金。
如果包宇刚放弃赔偿金,那就等于他主动斩断了自己所有的后路。
就这么着,包宇刚成功拿到了倭国的信用卡,从桑达士拿到75万美刀的贷款。
当然,这是一场双赢的交易。
包宇刚借鸡生蛋,买到第一艘船,逐步建立自己的航运帝国。
而桑达士首创先河,支持航运业,很快被提拔为汇丰银行的首脑。
两年后,桑达士吃到甜头他再度与包宇刚合作,汇丰银行投资包宇刚的公司。
有了汇丰的权威背书,包宇刚是一路高歌猛进。
在7年的时间里,他手上的船只就膨胀到了50多艘,总价值3亿多美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