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#杞人忧天#】
【杞人忧天,是由一则寓言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,出自《列子.天问》。
这是一篇文言文,初中一年级上册都要学习。
大致讲的是一个杞国人整天担心天会掉下来的事情。
杞人忧天,多用于嘲讽那些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去担忧发愁的人。
但是2004年,经过考古发现杞人是真的被陨石,也就是天外来石砸过。
而且不是一次,可能是两次。
杞国是夏朝后裔,人口不多,周朝给了一个封地,经过不断迁徙,杞人到了现在的山东新泰、宁阳附近,结果遇到了流星雨,被砸的天昏地暗。
根据史料记载,在春秋时期,杞国的确发生过几次大的天灾,常有陨石坠落。
如《史记》记载说:“鲁庄公七年,鲁国西北(与杞国接壤)陨星如雨,与雨谐。”
《左传》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:“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,恒星不见,星陨如雨。”
如今,当地有南落星村、北落星村,有陨石星星山,还存在着许多巨型陨石堆。】
. . . . . .
评论区:
〖这可能就是考古的意义吧,杞人被嘲笑了这么久。〗
〖即便没考古,史记左传里也写了,只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去看书了解而已。〗
〖主要是那时候不知道是陨石,说不定以为天正在裂缝不知道啥时候就全塌了,搁谁谁不怕呀。〗
〖我说他干嘛要忧天,换我我也忧啊。〗
〖昆阳城外四十万大军:我懂,我真的懂。〗
〖所以杞人忧天的真正意思,是看到了其他人未曾见过的苦难,灾祸。也就有了其他人无法感同身受的担忧。〗
〖终于有人为他们正名了,教材解析真的标准化了错误答案,都是批判杞人的。〗
〖因为教材并不需要真相,而且这种事情真相与否并不是特别重要,重要的是背后的内核。〗
. . . . . .
西周初年。
“王,我们想换个封地。”
躬身行礼,娄云衢向姬发请求道。
娄云衢,姒姓,大禹后裔,先祖因避祸改姓为娄,其名云衢,号东楼。
周朝建立,封为公爵,一般称作杞东楼公或杞东娄公。
姬发强忍着疼痛,沉吟道:“允。”
“旦,重新为他们选择封地。”
. . . . . .
大明,永乐年间。
“是啊,教材需要标准化,答案只需要一种。”
进京赶考的士子聚在一起,无奈的吐槽,顺便怀念宋朝。
优待士绅、刑不上大夫都是次要的,明朝虽然不比宋朝,但也不差。
他们怀念的是宋朝的科举答题。
宋朝也考四书五经,和明朝一样,摘录一句话,问你的看法,再结合时政解析。
但是宋朝可以引用圣贤的观点,也可以用自己的观点,只要你说的有道理,可以说服别人。
所以,宋朝开宗立派的人比较多。
明朝当然也可以,不过难度比宋朝大多了,所以士子们怀念宋朝。
但很明显,这群士子没有受过清朝的毒打。
从不同的两本书中各选一段话,然后截取半段,凑成一句话,再问你的理解。
你不仅要清晰的记得两个半段话出自何处,用圣贤的观点解释清楚。
还要理解两句话合在一起有什么含义,再运用圣贤的观点解释。
当然,你也可以自命不凡,用自己的观点解释,不过得不了高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