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6章 豪迈才女
李清照,华夏古往今来第一才女。
乍闻李清照的名字,赵孝骞惊呆了,端杯的手停滞不动,目瞪口呆地看着她。
万万没想到,眼前这位十四五岁古灵精怪的少女,居然是李清照。
缘分何其玄妙,在这繁华的大宋国都,原本应该与她毫无交集的赵孝骞,竟然就这样猝不及防地与她相遇相识。
目光瞥过她身前的李恪非,乍听这个名字,赵孝骞还很陌生,以前确实没听说过,但此刻赵孝骞才知道,原来这位李恪非竟然是李清照的父亲。
在座的人互相见礼,唯独赵孝骞一脸呆怔地看着李清照,他的古怪反应很快引起了雅阁内数人的注意。
苏轼的表情有点奇怪,以他对赵孝骞的了解,赵孝骞并非一个见色起意的登徒子,不至于见到李清照后竟失态至此。
李恪非的表情则有点警惕,见赵孝骞眼睛眨都不眨地盯着李清照,李恪非暗暗皱眉,不动声色地横行一步,将女儿挡在自己身后,遮得严严实实,犹如老登提防骑鬼火的小黄毛。
李清照的身影被她爹挡住后,赵孝骞这才回过神,见众人古怪地看着自己,不由讪讪一笑。
“不管你们信不信,我不是登徒子。”赵孝骞尴尬地摸着鼻子道。
李恪非的身后,传来李清照的轻哼:“骗鬼呢,不是登徒子你会坐在青楼里”
赵孝骞眼皮一跳,呃,逻辑上确实说不通。
但,我特么刚才真不是见色起意啊!
我只是仰慕华夏第一才女的才华。
如今的李清照还是一个小姑娘,大约刚到及笈之年,赵孝骞不知她是否在词坛上有了名声,想想应该还没有露出锋芒,这支潜力股值得投资一下。
见雅阁内的气氛莫名变得有些尴尬,苏轼只好打圆场。
“这位,是河间郡王,赵孝骞,赵子安,哈哈,也叫‘赵半阙’,想必两位都听说过吧”
李恪非和李清照父女当即一惊。
李恪非立马露出惊喜的表情,急忙上前行礼:“原来是河间郡王殿下,下官刚才失礼了。”
赵孝骞不自在地咳了咳,旁边的苏轼解释道:“李恪非,李文叔,官拜著作佐郎,去年才调入汴京。”
李恪非有些惶恐道:“下官微末,今日得见大宋英雄,实在是三生有幸,刚才下官不知殿下当面,得罪之处,还望殿下海涵。”
赵孝骞正要客气几句,却听旁边的李清照突然从李恪非身后探出了头:“你就是赵半阙”
赵孝骞一愣,含笑道:“算是吧。”
李清照这时也不害怕了,从她爹身后跳了出来,上下打量他,然后点头,像个大人似的背着手,道:“模样也算周正,就是有点色……”
赵孝骞苦笑道:“刚才我真没别的意思……”
李恪非却厉声喝道:“清照!殿
李清照不高兴地瘪嘴:“谁胡闹了女儿就是想问问他,为何作词只作半阙,另外一半是作不出来了吗”
赵孝骞哈哈一笑:“另一半许是觉得没那么惊艳,便懒得作了,留下一半精彩的给世人看看就好。”
李清照闻言一怔,然后点了点头:“你说的有道理,不精彩的话不如藏起来,莫让人发现了丢脸,我幼时也作过一些词,如今读来犹觉尴尬,后来索性一把火烧了,就当我没作过,原来你也是这么想的。”
赵孝骞笑道:“我也一样,败笔付之一炬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”
大家纷纷笑了起来,苏轼捋须大笑道:“老夫虽然不好意思承认,但确实如此,有些东西当初落笔之时觉得妙极,隔几日再看却如一坨狗屎,于是赶紧毁掉,千万莫让人看见,污了老夫清白之名。”
说着说着,雅阁里的四人聊天的气氛热闹了起来。
李清照似乎是个不喜欢讲究礼仪的女子,兴冲冲坐到赵孝骞身边,见赵孝骞旁边还有一位侍酒的青楼女子,李清照指了指她爹,对女子道:“你去侍候我爹饮酒,我与殿下聊聊。”
赵孝骞再次目瞪口呆,看这架势,李清照对青楼简直轻车熟路,而且对她爹喝酒也根本不管。
李恪非见赵孝骞和苏轼眼神奇怪,只好苦笑道:“家门不幸,小女顽劣,与寻常女子不大一样,下官教训了多次,可她依然故我,下官实在无能为力,只好依她高兴。”
苏轼笑道:“谁说女子便只能留待深闺错失季令媛就很不错,脾性很对老夫口味。”
说着苏轼端杯朝李清照道:“来,小女娃儿,与老夫同饮。”
李清照也不客气,主动给自己斟了一杯酒,嘻嘻一笑道:“苏学士,久仰大名了,小女子敬苏学士一杯。”
说完李清照仰头一口饮尽,动作非常娴熟地朝苏轼亮了亮杯底。
赵孝骞暗暗点头,从她端杯饮酒的架势能看出,这位才女是酒桌上的老江湖了。
见李清照如此豪迈,苏轼愈发高兴,仿佛找到了酒中知音,立马干了一杯,也调皮地朝她亮了亮杯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