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都市言情 > 篡蒙: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> 第158章 十三世纪的不夜之城,给天下诸国带

第158章 十三世纪的不夜之城,给天下诸国带(2 / 2)

比如,配重抛石机的顶峰“襄阳砲”。虽然赵朔在撒马尔罕城已经用过配重抛石机了,但是如何制造威力更大、更加便携的抛石机,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。

比如,民用方面,现在蒙古的地盘内,已经有钾盐湖了。能否将钾肥提炼出来

另外,赵朔西征回来之后,交给孙威的第一项任务,就是研制煤油灯。

很简单的道理,蒙古攻占剌子模,除了土地、子民之外,最大的收获,不就是获得了大量的容易开采的质量极高石油吗

现在不加以利用,更待何时

而且,木华黎攻入陕西,虽然没有攻下凤翔,却已经占领了延州。延州附近,就有大量的自然涌出来的原油。

赵朔的工匠们从延州取了露天的原油,正好进行研究。

到底如何将原油蒸馏成煤油,又如何做成合适的灯具,经过大半年的研制,终于成功了。

“快,带我去看看。”

赵朔得到这个消息,非常高兴。

可别小瞧了煤油和煤油灯,这些商品能得到巨大利润,未必就比白盐、纺织业能得到的利润低。

因为,这意味着在黑暗的夜间,有了一种廉价的照明工具。

古代取得照明工具,是非常难的。

周代“燃薪为烛”,也就是点燃柴火做照明工具,当然所耗柴薪数量巨大,效果又不好。

后来,就是用植物或者动物的油脂进行照明。

古代的油脂多珍贵啊,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。

至于蜡烛

最初的蜜蜡,是从蜂巢中得到蜡,这种蜡多么昂贵不需多言。然后又发明了用动物油脂做的蜡,这跟用动物油脂做油灯有什么区别照样价值不菲。

尽管到了唐宋年间,出现了用树木上的白蜡虫的分泌物做成的蜡烛,价格便宜了一些,但照旧不是平民百姓消费得起的。

所以,古代的百姓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。

那不是他们愿意这样做,而是完全没办法,只能这样。

而有了煤油灯会怎样

对于农民来讲,挂上一盏煤油灯,就可以继续进行耕作。对于妇人来讲,晚上的时间可以继续纺织或者为孩子缝补衣裳。工坊更不得了,原本只能白天干活,现在却可以两班倒。

简直相当于直接为生命增加了长度。

这煤油的生意究竟有多赚钱

这么说吧,到了清朝末年,中国对煤油的进口量是超过大烟的。

能比大烟的总体利润都高,可以想见究竟这笔生意怎样的金山银海

“这就是你们发明的油灯”

赵朔仔细向那盏煤油灯看来,没闻到什么刺鼻的气味,道:“特意加了玻璃罩子,恐怕价格不菲吧”

“其实也没那么贵。”孙威仔细解释道:“现在玻璃都发明快十年了,我们的工坊不断扩大,玻璃摊平的成本越来越低。现在一盏煤油灯的成也就就在五百文左右,我们如果卖一千文,对富裕的人家完全不是问题。”

“您瞧瞧,多么光亮啊!无论是蜡烛,还是普通油脂的灯,完全比不了。那些富人,别说一千文了,就是两千文,恐怕都抢着要。”

赵朔当然知道煤油灯的亮度非常好。

他记得小时候,八十年代初,家里没有电的时候,还在用煤油灯照明呢。一盏煤油灯的亮度,恐怕能相当于四盏植物油脂或者动物油脂制成的灯。

他问道:“那平民百姓呢只买煤油的价格又怎么样”

“现在煤油的价格还比较贵,恐怕要达到三十文钱一斤的成本。不过,以后随着规模的扩大,应该能降到十文钱以内,甚至只要四五文一斤。百姓们不用买煤油灯,直接往碗里倒些煤油,再点个捻子就能当成灯用了。”

“而且,这种油烧的省的很,我估计一晚上点一个时辰,一个月用上两三斤就行。”

“而现在的动物油脂,却要四五十文一斤,光亮程度还远不如我们的煤油。我们的煤油,肯定能卖到天下的每一个角落。”

赵朔点头道:“嗯,很不错,价格如果能降到十文以下,原来用不起油灯的百姓,也就能有夜间照明工具用了。天下人都用我们的煤油,那赚头恐怕比食盐都多。”

“而且,到了那时候,我们在哈尔喀贵城、和林城,乃至于中都城、撒马尔罕城、玉龙杰赤城……境内所有繁华大城的道路上,都用上巨大的煤油灯照明,免费供百姓使用,方便百姓夜行。”

“那……那可就太好了!”

孙威睁大了眼睛,满脸的兴奋之色。

刚才他完全从利润方面考虑问题,却没想到将这种煤油灯免费进行公用。

想想看,整个世界一片漆黑的夜晚,只有蒙古境内的大城一片灯火通明。免费供百姓使用的路灯,竟是从晚上一直亮到黎明,那是什么光景

这是一座座的不夜城啊!

别的国家做不到的事,蒙古能做到!

这该给天下诸国怎样的震撼

这说明蒙古不仅军力强大,而且拥有着这个时代最高的文明。

什么是天朝上国

自己吹不行,得有真正实力的证明。

这一座座城池,就是蒙古是天朝上国最佳证明!

他真感觉,自己投蒙古这一步真的走对了,加入驸马麾下更是加入对了,加入了如此伟大的事业中!

以后不谈别的,单说这煤油和煤油灯,头一个功劳肯定是驸马的,那是驸马提供的创意。

但是,总得提一下他这个具体执行者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