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大臣行礼退下,公孙穆忧心忡忡地走出大殿,忍不住对司马凌小声说道:
“此计太过冒险,稍有不慎,高昌百年基业毁于一旦,可大王如今被野心蒙蔽,听不进劝啊。”
司马凌微微摇头,无奈道:“右相不必多言,如今木已成舟,我们只能尽力而为,走一步看一步了。”
苏羽则匆匆回到府邸,立即差人去请李安。
不多时,李安来到苏府,苏羽将出使吐谷浑的任务和麴文泰的计划详细告知。
李安听后,脸色微变,但很快镇定下来,拱手道:
“大人放心,卑职定当竭尽全力,只是此事难度颇大,还望大人多提供些便利。”
苏羽拍了拍李安的肩膀:“放心,本尚书自会全力支持你。
你此去吐谷浑,要先试探其态度,若他们有意联手,便好好地商讨出兵细节;
若无意,就巧妙设计出舆论:西突厥阿史那风到吐谷浑求出兵,吐谷浑王欣喜答应助其出兵东突厥。
记住,一切以隐藏高昌的真实意图为首要。”
“大人放心,卑职定不会让高昌的谋划露出破绽。”李安目光坚定,接着说道,
“只是此番舆论营造与外交周旋,需要一些助力,还望大人能拨给卑职几个擅长散布消息且口风严实的心腹。
另外,再筹备一批足够分量的奇珍异宝,以便在关键时刻作为赠礼,打通关节。”
苏羽微微颔首,思索片刻后回应:“人,我会从暗卫营里挑几个精干的给你。
他们擅长隐匿行踪与情报传播,定能助你一臂之力。
至于珍宝,府库中有一批刚从西域商队购置的美玉、香料,价值不菲,晚点便命人送到你府上。”
得到苏羽的应允,李安起身,再次拱手行礼,随后告辞离开苏府,紧锣密鼓地筹备起出使吐谷浑的各项事宜。
而在馆驿中的阿史那风,正烦躁地在馆驿内踱步,听闻高昌国使者求见。
他猛地停下脚步,脸上闪过一丝急切,旋即又恢复了几分沉稳:“快请!”
使者走进屋内,恭敬地行了一礼,不卑不亢道:“阿史那风将军,我家大王十分重视与西突厥的友谊。
只是出兵之事,事关高昌国运,朝中大臣意见不一,大王需要些时日与诸位大臣细细商讨,还望将军能在馆驿安心等候几日。”
阿史那风眉头一皱,眼中闪过不悦,他向前迈了一步,略带压迫感地说道:
“本将军大老远赶来,诚意满满,如今却要我等?你们高昌王到底什么意思?莫不是故意拖延?”
使者面色不改,依旧保持着微笑,从容回应:“将军切勿误会!
出兵之事牵扯诸多方面,粮草调配、兵力部署、战后利益分配,桩桩件件都需谨慎考量。
朝中大臣们各抒己见,大王需权衡利弊,才能做出最有利高昌的决策,还望将军体谅我家大王的难处。”
“几日?到底要几日?使者可知如今我西突厥灭亡,那颉利下一个目标就是你们高昌。”
阿史那风双眼紧紧盯着使者,“你们现在如此拖延,莫非是想等到东突厥大军压境才做决定吗?
呵呵!要知道到那时,可一切都晚了!你们高昌不仅要生灵涂炭,你们世代积累的财富也将被洗劫一空。
百姓沦为奴隶,王公贵族们将失去现有的一切尊荣,被颉利可汗肆意践踏尊严。”
使者微微低头,神色平静,待阿史那风说完,才缓缓开口:“将军所言,我家大王自然知晓其中利害。
正因为事关重大,才需慎重。高昌虽小,但每一个决策都关乎万千百姓的生死。
这几日,大王定会尽快梳理各方利弊,给将军一个满意的答复。”
“希望你们高昌王能明白其中的利弊,我在这馆驿等你们五日。
若五日后你们还没有确切答复,那我就去找吐谷浑王。到那时,你们高昌可别后悔!”
使者听闻阿史那风这番略带威胁的话语,心中虽满是不屑,但多年的外交历练让他脸上依旧挂着恭敬的笑容。
“将军息怒,高昌与西突厥情谊深厚,我们又怎会轻易放弃合作契机?
五日之后,必给将军一个满意的交代,还望将军宽心等待。”
“好,我就等这五日。希望你们高昌王能看清局势,莫要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。”
“将军放心!望将军在此静候佳音吧!”说罢,使者稳步退出房间,出门后,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。
他轻哼一声,低声喃喃道:“不过是个垂死挣扎的莽夫,也敢在高昌的土地上威胁我们,真是自不量力。”
两日后,李安携苏羽筹备的厚礼,率使团浩浩荡荡地抵达了吐谷浑王城。
城内异域风情浓郁,街道上商队络绎不绝,吆喝声此起彼伏。
然而,李安却无心欣赏这热闹繁华之景,他心里清楚,此次任务艰巨,自己的每一步都与高昌的命运息息相关。
在吐谷浑官员的引领下,李安一行人来到王帐之外。
他整了整衣冠,深吸一口气,稳步迈入王帐。
帐内,吐谷浑王慕容穹端坐在主位之上,两旁文臣武将依次而立。
文臣之首是大相拓拔昭,此人足智多谋,长期协助慕容穹处理政务,出谋划策,是慕容穹极为倚重的智囊;
武将之中,当属定城王赫连雄最为勇猛善战,他手握重兵,在军中威望极高,麾下将士对他忠心耿耿。
李安进帐后,先行大礼,恭敬说道:“尊敬的吐谷浑王!
高昌与贵国向来交好,贸易往来频繁,互通有无,百姓安居乐业,此乃两国之幸事。
然而,当下西域局势风云突变,西突厥已被东突厥所灭,曾经强盛一时的西突厥如今分崩离析。
西突厥的阿史那风将军,逃亡至我高昌,恳请我高昌王出兵相助,意图复国。”
此言一出,帐内众人皆面露惊讶之色,旋即交头接耳起来。
李安接着说道:“我高昌王心怀西域和平,不愿见生灵涂炭,更不愿东突厥一家独大,威胁各国安危。
经过深思熟虑,我高昌王认为这或许是一个契机。
倘若高昌与吐谷浑携手,助阿史那风将军复国,共同出兵东突厥。
不仅能解西突厥之危,战后还能瓜分突厥的土地与财富,壮大两国实力。”
慕容穹听后,并未立刻回应,而是陷入沉思。
这时,大相拓拔昭向前一步,拱手说道:“王上,臣以为此计可行。
东突厥野心勃勃,若不加以遏制,日后必成大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