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女生小说 > 古典白话合集 >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

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(1 / 2)

周瑜怒不可遏,一口气没缓过来,从马上坠落,左右随从急忙将他救回船上。这时,有军士传言:“玄德和孔明正在前面山顶上饮酒作乐呢。” 周瑜气得咬牙切齿,怒吼道:“你们说我取不了西川,我发誓一定要拿下它!” 正愤恨间,有人来报吴侯孙权派弟弟孙瑜来了。周瑜把孙瑜迎入,详细讲述了事情经过。孙瑜说:“我奉兄长之命,前来协助都督。” 于是,周瑜下令催促军队继续前进。

大军行至巴丘,又有人来报,说上游有刘封、关平二人率领军队截断了水路。周瑜愈发恼怒。忽然,又有人报告孔明派人送来书信。周瑜拆开信封,只见上面写道:“汉军师中郎将诸葛亮,致信东吴大都督公瑾先生麾下:自柴桑一别,我至今对你念念不忘。听闻足下想要攻取西川,我私下认为此举不可行。益州百姓强悍,地势险要,刘璋虽然昏庸懦弱,但自保还是足够的。如今劳师远征,物资转运要跋涉万里之遥,想要获取全胜,即便吴起在世也难以制定周全的计划,孙武复生也难以妥善处理后续之事。曹操在赤壁战败,他报仇的心思一刻也没有停歇。如今足下兴兵远征,倘若曹操趁机来袭,江南恐怕将化为齑粉!我不忍心坐视不管,特此告知。希望你能明鉴。”

周瑜看完信,长叹一声,让左右随从取来纸笔,给吴侯孙权写了封信。随后,他召集众将,说道:“我并非不想尽忠报国,奈何天命已尽。你们要好好侍奉吴侯,共同成就大业。” 说完,便昏死过去。过了一会儿,他又缓缓苏醒,仰天长叹道:“既然生了我周瑜,又何必生出诸葛亮!” 连叫数声后,溘然长逝,年仅三十六岁。后人写诗感叹道:“赤壁遗雄烈,青年有俊声。弦歌知雅意,杯酒谢良朋,曾谒三千斛,常驱十万兵。巴丘终命处,凭吊欲伤情。” 周瑜的灵柩停放在巴丘。众将将他留下的书信封好,派人飞速禀报孙权。

孙权得知周瑜去世的消息,放声大哭。他拆开周瑜的遗书,原来是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职位。信中大致写道:“我周瑜本是平凡之才,承蒙主公格外恩遇,委以重任,统领兵马,怎敢不竭尽心力,以图报效。无奈生死难以预料,寿命长短自有定数;我的志向尚未实现,身躯却已先亡,遗恨无穷!如今曹操雄踞北方,边疆战事未息;刘备寄居荆州,犹如养虎为患;天下局势,仍不明朗。这正是朝中大臣们操劳国事的时刻,也是主公忧心忡忡之时。鲁肃忠诚刚正,遇事严谨,可接替我的职位。人在将死之时,言语往往真切。倘若主公能够明察,我周瑜虽死无憾。” 孙权看完,哭着说:“公瑾有辅佐帝王的才能,如今却英年早逝,我还能依靠谁呢?既然他遗书特别推荐子敬,我怎敢不依从。” 当天,孙权便任命鲁肃为都督,总领兵马;同时,派人将周瑜的灵柩运回东吴安葬。

话说孔明在荆州,夜间仰望星空,见一颗将星陨落,笑着说:“周瑜死了。” 天亮后,他将此事告诉玄德。玄德派人去打探,果然证实周瑜已死。玄德问孔明:“周瑜既然死了,我们该怎么办?” 孔明说:“接替周瑜领兵的,必定是鲁肃。我观察天象,将星聚集在东方。我打算以吊丧为由,前往江东走一趟,顺便寻找贤能之士,辅佐主公。” 玄德担心地说:“只怕东吴的将士会加害先生。” 孔明自信地说:“周瑜在世时,我都不惧怕;如今他已去世,我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?” 于是,孔明与赵云率领五百军士,带上祭祀用品,乘船前往巴丘吊丧。途中,他们打听到孙权已任命鲁肃为都督,周瑜的灵柩已运回柴桑。

孔明径直来到柴桑,鲁肃以礼相迎。周瑜的部将们都想杀了孔明,可看到赵云佩剑相随,没敢轻举妄动。孔明让人在灵前摆好祭品,亲自斟酒,跪在地上,宣读祭文:“呜呼公瑾,不幸英年早逝!寿命长短本由天定,可人们怎能不哀伤?我心中悲痛万分,敬上一杯薄酒;倘若你在天有灵,就来享用我的祭品吧!遥想你幼年求学时,便与伯符结为好友;为人仗义,慷慨疏财,还将房舍让给百姓。你弱冠之年,便如大鹏展翅,志向高远;协助孙策奠定东吴霸业,割据江南。壮年时,你远镇巴丘,刘表心怀忌惮,孙策得以无忧。你风度翩翩,娶小乔为妻,身为汉臣女婿,无愧于当朝。你气概不凡,劝谏孙权拒绝人质,使东吴一开始就未受掣肘,最终得以展翅高飞。在鄱阳时,蒋干前来游说,你应对自如,尽显雅量高致。你才华横溢,文武双全,以火攻之计大破曹军,扭转劣势。回想当年,你雄姿英发;如今痛惜你过早离世,我悲痛欲绝。你忠义之心,英灵之气,虽年仅三十六岁便离世,却名垂百世。我对你的哀思深切,愁肠百结;唯有我的肝胆,悲痛无尽。天空昏暗,三军哀伤;主公为你哭泣,友人泪洒衣襟。我诸葛亮虽无大才,却也曾为孙刘联盟出谋划策;协助东吴抵御曹操,辅佐汉室安定刘备;与东吴互为犄角,相互支援。如今你生死永别,我从此再无知音!呜呼痛哉!希望你能享用这些祭品。” 孔明祭完,伏地大哭,泪如泉涌,哀伤不已。众将纷纷议论:“大家都说公瑾和孔明不和睦,如今看孔明的祭奠之情,那些都是谣言。” 鲁肃见孔明如此悲切,也深受感动,暗自思忖:“孔明重情重义,是公瑾心胸狭隘,才自取灭亡。” 后人写诗感叹:“卧龙南阳睡未醒,又添列曜下舒城。苍天既已生公瑾,尘世何须出孔明!”

鲁肃设宴款待孔明。宴后,孔明告辞准备回荆州。刚要下船,只见江边有一人,身着道袍,头戴竹冠,腰系皂绦,脚蹬素履,一把揪住孔明,大笑着说:“你气死了周郎,如今又来吊孝,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东吴无人吗!” 孔明定睛一看,原来是凤雏先生庞统。孔明也大笑起来。两人携手登上船只,各自倾诉心事。孔明留下一封信给庞统,叮嘱道:“我料想孙仲谋必定不会重用你。要是稍有不如意,就来荆州与我一同辅佐玄德。此人宽厚仁义,定会不负你平生所学。” 庞统答应后,与孔明分别,孔明便返回荆州。

鲁肃护送周瑜的灵柩到芜湖,孙权前来迎接,在灵前痛哭祭奠,下令将周瑜厚葬于家乡。周瑜有两儿一女,长子周循,次子周胤,孙权都给予丰厚的抚恤。鲁肃说:“我鲁肃不过是平庸之辈,承蒙公瑾错爱举荐,实在是难以胜任都督之职。我想举荐一人,协助主公。此人上知天文,下晓地理,谋略不在管仲、乐毅之下,用兵之道可与孙武、吴起相媲美。往日周公瑾多采纳他的建议,孔明也十分佩服他的才智,他如今就在江南,主公何不重用他!” 孙权听后大喜,忙问此人姓名。鲁肃说:“此人是襄阳人,姓庞,名统,字士元,道号凤雏先生。” 孙权说:“我也久闻他的大名。既然他在这里,马上请他来相见。”

于是,鲁肃邀请庞统来拜见孙权。庞统行礼完毕,孙权见他浓眉高鼻,面色黝黑,胡须短粗,模样古怪,心里顿时有些不喜。便问道:“先生平生所学,以什么为主?” 庞统回答:“不必拘泥,随机应变而已。” 孙权又问:“先生的才学,与周公瑾相比如何?” 庞统笑着说:“我所学的,与周公瑾大不相同。” 孙权向来最欣赏周瑜,见庞统轻视周瑜,心中愈发不悦,便对庞统说:“先生暂且退下吧。等有需要先生的时候,我再派人去请。” 庞统长叹一声,离开了。鲁肃问:“主公为何不任用庞士元呢?” 孙权说:“他太狂妄了,用他有什么好处!” 鲁肃说:“赤壁之战时,此人曾献上连环计,立下头功。主公想必知晓此事。” 孙权说:“那是曹操自己想钉船,未必是他的功劳,我坚决不用他。”

鲁肃出来后对庞统说:“不是我不举荐你,无奈吴侯不肯任用你。你暂且耐心等待。” 庞统低头长叹,默默不语。鲁肃又问:“你莫非不想在东吴施展抱负了?” 庞统没有回答。鲁肃接着说:“你有匡扶天下的才能,到哪里不能施展呢?你就跟我说实话,打算去哪里?” 庞统说:“我想去投奔曹操。” 鲁肃说:“这不是明珠暗投吗?你可以去荆州投奔刘皇叔,他必定会重用你。” 庞统说:“其实我心里就是这么想的,刚才只是开玩笑。” 鲁肃说:“我写封信举荐你,你辅佐玄德,务必让孙刘两家停止争斗,齐心协力对抗曹操。” 庞统说:“这正是我平生的心愿。” 于是,庞统向鲁肃要了推荐信,径直前往荆州拜见玄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