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女生小说 > 古典白话合集 > 第三十三回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

第三十三回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(1 / 2)

诗曰:

花开不会挑选贫穷人家,月光普照山河处处明亮。

世间唯有人心险恶,万事还需上天护佑。

盲聋喑哑之人却家境豪富,聪明智慧之士反而受穷。

年月日时皆由天定,一切皆由命运不由人。

话说这清风山离青州不远,只有百来里路。清风寨位于青州的三岔路口,地名叫清风镇。因为这三岔路通往三处险恶的山峦,所以特地在清风镇设立了清风寨。这里也有三五千户人家,距离清风山只有一站路的距离。当时,三位头领回到山上。

只说宋公明独自一人,背着包裹,一路来到清风镇,便向人打听花知寨的住处。镇上的人回答说:“清风寨的衙门在镇中心。南边有个小寨,是文官刘知寨的住宅;北边那个小寨,就是武官花知寨的住宅。” 宋江听后,谢过那人,便向北寨走去。到了门口,见到几个守门的军汉,宋江报上姓名,军汉进去通报。只见寨里走出一位年轻的军官,一把拉住宋江便拜。这人长得如何呢?但见:

牙齿洁白,嘴唇红润,双眼俊俏,两眉修长,常常透着一股清爽之气。细腰宽膀,身形如同猿猴般矫健。能驯服烈性的马匹,喜爱放飞海东青。箭术高超,百步穿杨,弓开之时如同秋月般明朗。射出的雕翎箭,如同寒星般飞迸。此人被称为小李广,乃是将门之后花荣。

出来的年轻将军不是别人,正是清风寨的武知寨小李广花荣。宋江见了花荣,看他如何打扮:

身上穿着金翠刺绣的战袍,腰间系着镶嵌山犀的玉带。

青色的头巾上双环小巧,文武花靴颜色深绿。

花荣见到宋江,拜了几拜后,喝令军汉接过宋江的包裹、朴刀和腰刀,扶住宋江,一直来到正厅,便请宋江在厅中的凉床上坐下。花荣又伏地拜了四拜,起身说道:“自从与兄长分别之后,转眼已经五六年了,我常常思念兄长。听说兄长杀了一个烟花女子,官府行文各处追捕。小弟得知后,如坐针毡,接连写了十几封信到兄长府上打听消息,不知是否送到?今日天赐良机,兄长能来到这里,与兄长相见,真是让我满足了多年来对兄长的渴慕之情。” 说完又拜。宋江扶住他说:“贤弟不必如此多礼,请坐,听我慢慢说。” 花荣便在一旁侧身坐下。宋江把杀阎婆惜的事情,以及投奔柴大官人,在孔太公庄上遇见武松,在清风山上被捉又遇到燕顺等人的事,详细地说了一遍。花荣听完后,说道:“兄长历经如此多的磨难!今日兄长能来到这里,就暂且住上几年,其他的事以后再说。” 宋江说:“若不是兄弟宋清寄信到孔太公庄上,我也特意想来贤弟这里走一趟。” 花荣说:“之前我接连写信拜问兄长,却不见回音。后来听令弟说,兄长在白虎山孔太公庄上,我也特地想派人去请兄长来这里住些时日。今日承蒙兄长不嫌弃来到这里,只恨我没有什么珍贵的东西招待兄长。” 说完,便请宋江到后堂坐下,唤出妻子崔氏来拜见伯伯。崔氏拜完后,花荣又叫妹妹出来拜见宋江。接着,花荣请宋江更换衣裳鞋袜,用香汤沐浴,在后堂安排筵席为宋江接风洗尘。

在当天的筵席上,宋江把救了刘知寨夫人的事情,详细地对花荣说了一遍。花荣听后,皱着眉头说:“兄长为何要救那个妇人!正好可以借此机会除掉她的口。” 宋江说:“这就奇怪了!我听说她是清风寨知寨的夫人,看在她是贤弟同僚的份上,特意不顾王矮虎的不满,一心要救她下山。你为何这么说呢?” 花荣说:“兄长有所不知。不是小弟自夸,这清风寨乃是青州的重要之地,要是小弟独自在这里镇守,远近的强人怎敢把青州搅得大乱!最近来了个穷酸迂腐的人做正知寨,这家伙是个文官,又没什么本事。自从他到任后,就对乡里的一些富户进行诈骗,胡乱施行法度,无所不为。小弟身为武官副知寨,常常受他的气,恨不得杀了这个卑鄙的贼禽兽!兄长怎么能救了他的妇人呢?这婆娘极为不贤德,只知道教唆她丈夫做不仁不义的事,残害良民,贪图贿赂。正好让那贱人受些羞辱。兄长错救了这种无德之人。” 宋江听了,便劝道:“贤弟此言差矣。自古道:冤仇宜解不宜结。他和你是同僚,又同朝为官。况且他是个文人,你为何不劝谏他呢?他虽然有些过错,你应该隐其恶而扬其善。贤弟不要如此短视。” 花荣说:“兄长说得极是。明日在公廨见到刘知寨时,我会跟他说起兄长救了他家人的事。” 宋江说:“贤弟若能如此,也能彰显你的好处。” 此后,花荣夫妻几口人,早晚精心准备茶酒美食,悉心侍奉宋江。当天晚上,花荣在后堂的轩下安排了床帐,请宋江安歇。第二天,又准备酒食筵宴款待宋江。

闲话少叙。宋江来到花荣寨里,一连吃了四五天酒。花荣手下有几个贴心的人,每天换一个,带些碎银子在身边,每天陪着宋江去清风镇街上,观看市井的热闹,游览村落里的宫观寺院,四处闲逛,寻些乐趣。从那天开始,这些贴心的人陪着宋江闲逛,带他去市井上游玩。清风镇上也有几座小勾栏以及茶房酒肆,这自不必多说。有一天,宋江和这个贴心的人在小勾栏里看了一会儿,又去附近的村寺院和道家宫观游玩了一番,然后到市镇上的酒肆中饮酒。临走时,那个贴心的人要拿银子付酒钱。宋江哪里肯让他付钱,自己拿出碎银付了账。宋江回来后,也没有对花荣说这件事。那个同去的人很高兴,既得了银子,又落得清闲。此后,每天都有一个人陪着宋江,和他悠闲地漫步,而且总是宋江花钱。自从宋江来到寨里,寨里的人没有一个不敬重他的。宋江在花荣寨里住了将近一个多月,转眼间腊尽春回,元宵节又快到了。

且说清风镇的居民商议放灯之事,准备庆祝元宵佳节,大家凑钱在土地大王庙前扎起一座小鳌山,上面装饰着彩带和花朵,张挂着五六百盏花灯。土地大王庙内,表演着各种社火节目。家家户户门前都扎起灯棚,悬挂着灯火。市镇上,各行各业都有展示。虽然比不上京城,但这里也如同人间仙境一般。当时,宋江在寨里和花荣饮酒,不知不觉元宵节就到了。当天,天气晴朗。花荣在巳牌前后,上马去公廨点起数百个军士,让他们晚上去市镇上维持秩序;又分派许多军汉,分头去四下里把守栅门。未牌时分,花荣回到寨里邀请宋江吃点心。宋江对花荣说:“听说这里市镇上今晚要点放花灯,我想去看看。” 花荣回答说:“小弟本想陪兄长去看灯,这也是应该的。只是无奈我职责在身,不能自由自在地陪兄长一同前往。今晚兄长就和家里的两三个人去看灯,早点回来。小弟在家专等兄长,设家宴摆上三杯酒,庆祝佳节。” 宋江说:“甚好。” 很快,天色渐晚,东边升起了一轮明月。正是:

玉漏铜壶暂且莫催,星桥火树彻夜通明。

鳌山高耸入青云,何处游人不前来观看。

当晚,宋江和花荣家两三个亲随贴心人,跟着宋江慢慢地走着。来到清风镇看灯,只见家家门前都搭起灯棚,悬挂着数不清的花灯。灯上画着许多故事,还有剪彩的飞白牡丹花灯以及荷花芙蓉等别样的灯火。四五个人手挽着手,来到土地大王庙前,看那座小鳌山,这灯是何等的好看?但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