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女生小说 > 古典白话合集 >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

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(1 / 2)

话说唐太宗与魏征在便殿里对弈,两人你来我往,棋局缓缓展开,摆开了精妙的阵势。这对弈之道,正应了《烂柯经》中所说:博弈讲究的,贵在严谨。高明的棋手着眼于棋局中心,稍逊一筹的注重边角,这是下棋的常规方法。棋法有言:宁可输掉一子,也不能失去先机。攻击左边时要留意右边,进攻后方时需瞻顾前方。有时先行动,有时后发制人。两颗棋子都有生机时不要轻易断开,都能存活时不必相连。布局不可过于稀疏,也不能太过紧密。与其贪恋棋子以求存活,不如果断舍弃以获取胜利;与其无所作为独自行动,不如稳固自身进行补位。对方棋子多我方棋子少,要先谋求生存;我方棋子多对方棋子少,务必扩张势力。善于取胜的人不盲目争夺,善于布阵的人不轻易开战;善于作战的人不会失败,善于应对失败的人不会慌乱。下棋开始时以常规策略应对,最终靠出奇制胜。凡是对手无缘无故自行补位的,可能有侵犯和截断我方的意图;舍弃小的利益而不去救援的,往往有图谋大局的心思。随意落子的,是没有谋略的人;不加思考就应对的,是走向失败的做法。正如《诗经》所说:“小心翼翼,如同面临深谷。”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。还有诗写道:棋盘象征大地,棋子象征天空,颜色依照阴阳,蕴含着完整的造化。下到玄妙通变之处,便能笑着夸赞当年的烂柯仙人。

君臣二人专心对弈,正下到午时三刻,一盘残局尚未结束,魏征突然伏在案边,呼呼大睡起来。太宗见状,微笑着说:“贤卿为匡扶社稷劳心劳力,创立江山也耗尽精力,所以才会不知不觉地睡着了。” 太宗任由他酣睡,并未出声呼唤。没过多久,魏征醒了过来,赶忙俯伏在地,说道:“臣罪该万死!臣罪该万死!刚才突然头晕困倦,不知自己做了什么,还望陛下赦免臣怠慢君主的罪过。” 太宗说道:“卿家哪有什么怠慢之罪?快起来,收拾这盘残棋,朕与卿家重新开局。” 魏征谢过恩,刚拿起棋子,就听到朝门外传来一阵大呼小叫。原来是秦叔宝、徐茂功等人,带着一颗鲜血淋淋的龙头,扔在皇帝面前,启奏道:“陛下,海干河枯的景象或许有人见过,但这般奇异之事却从未听闻。” 太宗和魏征起身问道:“这东西是从哪里来的?” 叔宝、茂功回答说:“在千步廊南的十字街头,云端里落下了这颗龙头,微臣不敢不向陛下奏明。” 唐王惊讶地看向魏征,问道:“这是怎么回事?” 魏征转身跪地叩头,说道:“这是臣刚刚在梦中斩杀的。” 唐王听后,大为震惊,说道:“贤卿在打盹的时候,既没见你起身动手,又没有刀剑,怎么就斩杀了这条龙呢?” 魏征上奏道:“主公,臣的身体虽在陛下跟前,神魂却在梦中离开了陛下。身体在君前对着残局,合眼后便迷迷糊糊;神魂离开陛下,乘着祥瑞之云,精神抖擞。那条龙被天兵天将绑在剐龙台上。臣说道:‘你触犯天条,罪当该死。我奉天命,来取你性命。’龙听到后哀伤痛苦,臣则抖擞精神。龙哀伤痛苦,伏下爪子收起鳞片甘愿受死;臣抖擞精神,撩起衣服向前,举起锋利的宝剑。只听‘咔嚓’一声刀落,龙头便因此坠入虚空。” 太宗听了,心中悲喜交加。喜的是朝中竟有魏征这样的豪杰,有此良臣,何愁江山不稳;悲的是梦中曾答应救龙,没想到最终它还是被杀。太宗只得强打精神,传旨让叔宝将龙头悬挂在集市上,告知长安百姓,同时赏赐了魏征,众官员这才散去。当晚,太宗回宫,心中一直忧愁烦闷,想起梦中的龙哭哭啼啼哀求救命,没想到还是逃不过这一劫。思念了许久,渐渐感到神魂疲倦,身体也不舒服。到了二更时分,只听到宫门外传来阵阵号哭之声,太宗愈发惊恐。在朦胧睡梦中,又看见泾河龙王,手提一颗血淋淋的首级,高声呼喊:“唐太宗!还我命来!还我命来!你昨夜满口答应救我,为什么天亮时反而宣人曹官来斩杀我?你出来,你出来!我要和你到阎君那里去理论理论!” 龙王扯住太宗,再三吵闹,不肯罢休,太宗有口难言,只挣得汗流浃背。正在这难以摆脱的危急时刻,只见正南方向香云缭绕,彩雾飘飘,有一位女真人走上前来,用杨柳枝轻轻一摆,那条没头的龙便悲悲啼啼地朝着西北方向离去了。原来这是观音菩萨,她领佛旨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人,暂住在长安城的都土地庙里,夜里听到鬼泣神号,特地赶来喝退业龙,救了皇帝。那龙径直前往阴司地狱告状,暂且不提。

再说太宗苏醒过来,嘴里不停地喊着:“有鬼!有鬼!” 吓得三宫皇后、六院嫔妃以及近侍太监们战战兢兢,一夜都不敢合眼。不知不觉到了五更三点,满朝文武百官都在朝门外等候上朝。一直等到天亮,仍不见皇帝临朝,众人都惊恐不安,犹豫不决。等到日上三竿,才有旨意传出:“朕身体不适,众官免朝。” 不知不觉过了五七日后,众官员忧心忡忡,正打算撞门进宫问安,这时太后传旨,召医官入宫为皇帝用药,众人便在朝门等候消息。不一会儿,医官出来了,众人忙问皇帝得的是什么病。医官说:“皇上的脉象不正,虚弱而且急促,还胡言乱语说见到了鬼。又诊出十次跳动中有一次停歇,五脏气息微弱,恐怕大限就在这七日之内了。” 众官员听了,大惊失色。正在慌乱之时,又听到太后传旨宣徐茂功、护国公、尉迟公进宫见驾。三公领旨,急忙来到分宫楼下。行完跪拜之礼,太宗强打精神,正色说道:“贤卿,寡人十九岁就领兵打仗,南征北伐,东挡西杀,历经数年艰苦,从来没见过半点邪祟,可如今却反倒见鬼了!” 尉迟公说:“陛下创立江山,杀人无数,还怕什么鬼呢?” 太宗说:“卿家有所不知。朕这寝宫门外,一到夜里就有人抛砖扔瓦,鬼魅高声呼号,实在难以应付。白天还好,到了夜里根本无法忍受。” 叔宝说:“陛下宽心,今晚臣与敬德把守宫门,看看有什么鬼祟。” 太宗批准了这个奏请,茂功谢恩后退出。当天晚上,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各自取来披挂,穿戴整齐,手持金瓜钺斧,在宫门外把守。好两位威风凛凛的将军!看他们是如何打扮的:头戴闪闪发光的金盔,身披龙鳞般的铠甲。护心宝镜闪耀着祥云,狮蛮带紧紧扣住,绣带如彩霞般鲜艳。一个凤眼朝天,令星斗都畏惧;一个环眼映电,月光都为之失色。他们本是英雄豪杰、开国勋臣,如今却落得千年被称为户尉,万古成为门神的名声。

两位将军侍立在宫门旁,一整夜都没见到半点邪祟。当晚,太宗在宫中安睡,没有任何异常。第二天早上,太宗宣召两位将军,重重地犒赏他们,说道:“朕自从生病以来,好几天都无法入睡,今夜多亏了二位将军的威势,朕才得以安睡。卿家暂且出去休息,晚上再来护卫朕。” 两位将军谢恩后退出。此后两三个晚上,宫门都平安无事,只是太宗的御膳减少了,病情反而加重了。太宗不忍心让两位将军太过辛苦,又宣召叔宝、敬德以及杜如晦、房玄龄等大臣入宫,吩咐道:“这两天朕虽然安稳了些,但秦、胡二位将军彻夜辛苦,实在难为他们。朕想召来巧手画师,画出二位将军的真容,贴在门上,这样就不用劳累他们了,你们觉得如何?” 众臣依照旨意,挑选了两个擅长写真的画师,让胡、秦二位将军像之前一样披挂整齐,照着样子画了下来,贴在门上,夜里果然也平安无事。

就这样过了两三天,又听到后宰门传来乒乓乒乓砖瓦乱响的声音。第二天早上,太宗急忙宣召众臣,说道:“前几天前门幸好没事,没想到昨夜后门又响了起来,这不是又要吓死寡人吗!” 茂功上前启奏道:“前门不安宁,是敬德、叔宝在护卫;后门不安宁,应该让魏征去护卫。” 太宗批准了这个奏请,又宣召魏征当晚去把守后门。魏征领旨后,当晚穿戴整齐,提着那把斩杀过龙的宝剑,侍立在后宰门前,真是威风凛凛的英雄!看他是如何打扮的:头上裹着熟绢青巾,腰间系着锦袍玉带,兜风的氅袖如霜雪般飘动,气势压过垒荼神。脚踏乌靴,手持利刃,凶勇无比。圆睁双眼,四处查看,哪个邪神敢靠近?这一夜通宵达旦,也没有鬼魅出现。虽然前后门都平安无事,但太宗的身体却越来越沉重。一天,太后又传旨,召集众臣商议皇帝的殡殓后事。太宗又宣召徐茂功,交代国家大事,言辞间流露出效仿刘蜀主托孤的意味。说完,便沐浴更衣,等待天命。这时,旁边的魏征伸手拉住龙袍,奏道:“陛下宽心,臣有一计,定能保陛下长生。” 太宗说:“朕的病已经深入膏肓,命在旦夕,怎么可能保住性命呢?” 魏征说:“臣有一封信,呈给陛下,陛下到了冥司,将这封信交给酆都判官崔珪。” 太宗问道:“崔珪是什么人?” 魏征说:“崔珪曾是太上先皇帝驾前的臣子,起初担任兹州令,后来升任礼部侍郎。他在世时与臣结为八拜之交,彼此相知甚深。他如今已经去世,现在阴司担任掌管生死簿的酆都判官,在梦中常与臣相见。陛下此去,若将这封信交给他,他念在与微臣的情分上,必定会放陛下回来,定能让陛下的魂魄重返阳世,再次登上皇位。” 太宗听后,接过信,放入袖中,随后便闭上眼睛,与世长辞。三宫六院、皇后嫔妃、侍长储君以及两班文武官员,都纷纷举哀戴孝,在白虎殿停放了皇帝的灵柩,暂且不提。

话说太宗的魂魄飘飘渺渺,径直出了五凤楼前,只见御林军前来请皇帝出朝打猎。太宗欣然应允,随着队伍飘飘然离去。走了许久,人马都消失不见了。太宗独自一人在荒郊草野间徘徊。正在惊慌失措,不知如何寻找道路时,忽然听到一边有人高声喊道:“大唐皇帝,往这边来!往这边来!” 太宗听到声音,抬头望去,只见那人:头顶乌纱帽,腰围犀角带。头顶的乌纱帽飘着柔软的带子,腰围的犀角带闪耀着金色的镶边。手中捧着牙笏,周身凝聚着祥瑞的云气,身着罗袍,隐隐散发着光芒。脚踏一双粉底靴,仿佛能腾云驾雾;怀揣一本生死簿,主宰着世人的存亡。鬓发蓬松,飘在耳旁,胡须飞舞,环绕腮边。此人昔日曾是唐朝的丞相,如今在阴司侍奉阎王,掌管文案。太宗走到那边,只见他跪拜在路旁,口中说道:“陛下,恕臣迎接来迟,有失远迎之罪!” 太宗问道:“你是什么人?因为什么事前来迎接拜见朕?” 那人说:“微臣半个月前,在森罗殿上,看到泾河鬼龙状告陛下答应救它却反而将它诛杀的事情。第一殿秦广大王随即派遣鬼使催促陛下前来,要进行三曹对案。臣得知此事后,特意在此等候迎接,没想到今日来晚了,还望陛下恕罪。” 太宗问:“你姓甚名谁?担任什么官职?” 那人回答:“微臣在世时,在阳间侍奉先皇,担任兹州令,后来被任命为礼部侍郎,姓崔名珪。如今在阴司担任酆都掌案判官。” 太宗听后十分高兴,走上前去,亲手将他扶起,说道:“先生辛苦了。朕驾前的魏征有一封信,正要寄给先生,没想到在此相遇。” 判官谢恩,询问信在哪里。太宗随即从袖中取出信,递给崔珪。崔珪恭敬地接过,拆开信封查看。信中写道:“辱爱弟魏征,顿首书拜大都案契兄崔老先生台下:回忆往昔交往,您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。转眼间数年过去,未能聆听您的教诲。每逢节日,我常设素菜祭品祭拜,不知您是否享用?又承蒙您不弃,在梦中与我相见,我才得知兄长荣升高迁。奈何阴阳两隔,天各一方,无法当面相见。如今我太宗文皇帝突然驾崩,想来是要进行三曹对案,想必一定能与兄长相会。万望兄长念及往日交情,行个方便,放我朝陛下返回阳间,这便是对我最大的厚爱了。日后再行答谢。言不尽意。” 判官看完信,满心欢喜地说:“魏人曹前日梦斩老龙一事,臣早已知晓,对他十分夸赞。又承蒙他时常照顾臣的子孙,如今既然有信送来,陛下放心,微臣一定护送陛下返回阳间,重新登上皇位。” 太宗连忙称谢。

太宗与崔判官正说着话,忽然看见那边有一对身着青衣的童子,手持幢幡宝盖,高声喊道:“阎王有请,有请。” 太宗于是与崔判官及两位童子举步向前走去。

突然,他们看到一座城,城门上挂着一块大牌匾,上面写着 “幽冥地府鬼门关” 七个醒目的金字。青衣童子摇动着幢幡,引领太宗径直走进城中,顺着街道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