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女生小说 > 古典白话合集 > 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土授门人

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土授门人(1 / 2)

话说唐僧满心欢喜地告别了郡侯,骑在马上对行者说道:“贤徒啊,这一场善事所结的善果,可比在比丘国搭救儿童还要了不起,这可全都是你的功劳啊。” 沙僧也说道:“在比丘国不过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,哪比得上这场倾盆大雨,滋润大地,救活了千千万万的百姓!我也在心里暗自称赞大师兄法力高强,慈悲为怀,恩泽广大。” 八戒笑着说:“哥哥的恩情和善举自然是有的,可就是表面上仁义,实际上却爱捉弄人。每次和我一起,就变着法儿折腾我。” 行者问道:“我怎么折腾你了?” 八戒说:“还不够吗!总是让我被捆、被吊、被煮、被蒸!如今在凤仙郡对万千百姓施了大恩,就应该在这儿住上半年,让我能痛痛快快吃几顿饱饭,可你却只顾着催着赶路!” 长老听了,大声斥责道:“你这个呆子,怎么就只想着吃!赶紧走路,别再拌嘴了!” 八戒不敢再多说,撇了撇嘴,挑着行李,打着哈哈,师徒四人踏上了大路。时光飞逝,转眼间又到了深秋时节。只见:

水痕消退,山峦显得愈发瘦削。红叶纷纷飘落,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。霜后的晴天让人感觉夜晚格外漫长,洁白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。家家户户在夕阳下升起袅袅炊烟,处处湖水波光粼粼,寒水潺潺流淌。白薠散发着清香,红蓼生长得十分繁茂。橘子翠绿,橙子金黄,柳树凋零,稻谷丰收。荒村里大雁落下,惊起一片片碎芦花,野店里传来鸡鸣声,人们在收获着菽豆。

师徒四人走了许久,又看到前方隐隐约约出现了城垣的影子。长老举起马鞭,远远地指着说道:“悟空,你看那里又有一座城池,却不知道是什么地方。” 行者说:“你我都没来过,怎么会知道呢?等走到跟前,问问路人便知。”

话还没说完,忽然看见从树林里走出一位老者,他手里拿着竹杖,身着轻便衣衫,脚上穿着一双棕鞋,腰间束着一条扁带。唐僧急忙从马上下来,走上前去,恭敬地向老者行礼问讯。老者拄着拐杖还礼道:“长老从哪里来的?” 唐僧双手合十说道:“贫僧是东土大唐派往雷音寺拜佛求经的。如今来到宝地,远远望见城垣,不知道是什么地方,特来向老施主请教。” 老者听了,说道:“原来是有道的禅师,我们这里是天竺国的下郡,名叫玉华县。县里的城主,是天竺皇帝的宗室,被封为玉华王。这位王爷十分贤明,特别敬重僧道,爱护百姓。老禅师要是去拜见他,一定会受到厚待。” 三藏向老者道谢后,老者便穿过树林离开了。

三藏转身把刚才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徒弟们。他们三人听了都很高兴,搀扶着师父上马。三藏说:“没多远的路,不用骑马了。” 于是师徒四人便步行到了城边,在街道上四处观看。只见城门口的人家,做买卖的人来人往,十分热闹,生意也十分兴隆。这里人们的声音和相貌,和大唐的人没什么两样。三藏叮嘱道:“徒弟们,要小心谨慎,千万不可放肆。” 八戒低着头,沙僧遮着脸,只有孙行者搀扶着师父。街道两边的人都围过来看,纷纷说道:“我们这里只有降伏龙虎的高僧,可没见过降伏猪猴的和尚。” 八戒忍不住,把嘴一撅,说道:“你们可曾见过降伏猪王的和尚?” 吓得街上的人连连后退,都闪到了两边。行者笑着说:“呆子,快把嘴藏起来,别作怪。小心脚下过桥。” 八戒低着头,只是嘿嘿地笑。过了吊桥,进入城门内,又看见大街上酒楼歌馆林立,热闹繁华。这里果然是一座繁华的都市。有诗为证:

锦城铁瓮历经万年依然坚固,依傍山水,景色格外秀丽。

各种货物通过湖泊运往集市,千家万户的酒店都挂着酒帘。

楼台处处人来人往,街巷每天都有客商喧闹。

这里的风景丝毫不亚于长安,鸡鸣犬吠的景象也如出一辙。

三藏心中暗自高兴,心想:“人们都说西域各国十分偏远,没想到这里如此繁华。仔细看来,这里的景象和我大唐又有什么不同呢!所谓的极乐世界,大概就是如此吧。” 又听到人们说,这里白米四钱一石,麻油八厘一斤,真是一个五谷丰登的好地方。

师徒四人走了好一会儿,才来到玉华王府。王府大门左右,有长史府、审理厅、典膳所、待客馆。三藏说:“徒弟们,这里是王府,等我进去,朝见王爷,验过通关文牒再行事。” 八戒问:“师父进去了,我们就在衙门前站着吗?” 三藏说:“你没看到这门上写着‘待客馆’三个字吗!你们都去那里坐下,看看有没有草料,买些来喂马。我见过王爷后,如果他赐斋饭,就来叫你们一起享用。” 行者说:“师父放心去吧,老孙自有安排。” 于是沙僧把行李挑到了待客馆中。馆里有负责看管的人役,见他们相貌丑陋,既不敢上前询问,也不敢赶他们出去,只好让他们在那里坐下,暂且不表。

却说老师父换好衣帽,拿着通关文牒,径直来到王府前。早有引礼官迎上来问道:“长老从哪里来?” 三藏说:“我是东土大唐派往大雷音寺拜佛求经的僧人,如今来到贵地,想要倒换通关文牒,特来朝见千岁王爷。” 引礼官马上为他传奏。这位王子果然贤明通达,立刻传旨召见。三藏来到殿下,向王子行礼,王子马上请他上殿赐座。三藏把通关文牒呈上,王子看了,又见上面有各国的印信和签名,便欣然用宝印盖了章,签了花字,把文牒收起来放在桌上,问道:“国师长老,从你们大唐到这里,历经了众多国家,一共走了多少路程?” 三藏说:“贫僧也没记下具体的路程。只是前些年观音菩萨在我大唐皇帝面前显身时,曾留下一句话,说西方有十万八千里。贫僧在路上,已经经历了十四个春秋了。” 王子笑着说:“十四个春秋,也就是十四年了。想必是途中有很多耽搁吧。” 三藏说:“一言难尽啊!一路上历经千难万险,数不清的妖魔鬼怪,也不知道受了多少苦,才来到宝地!” 王子听了十分高兴,立刻吩咐典膳官准备素斋款待三藏。三藏说:“启禀殿下,贫僧有三个徒弟,在外面等候,不敢独自领受斋饭,只是担心耽误了行程。” 王子说:“当殿官,快去把长老的三位徒弟请进府来,一起用斋。”

当殿官随即出去相请,找了一圈后都说:“没看到,没看到。” 有跟随的人说:“待客馆里坐着三个相貌丑陋的和尚,想必就是他们。” 当殿官和众人来到待客馆中,就问看管的人:“哪几个是大唐取经僧的高徒?我家王爷有旨,请他们去吃斋。” 八戒正坐着打盹,听到一个 “斋” 字,忍不住跳起身来回答道:“我们是!我们是!” 当殿官一见到他,吓得魂飞魄散,浑身颤抖地说:“是个猪妖!猪妖!” 行者听到了,一把拉住八戒说:“兄弟,斯文点,别这么粗鲁。” 那些官员看到行者,又说道:“是个猴精!猴精!” 沙僧拱手说道:“各位不要惊慌。我们三个都是唐僧的徒弟。” 官员们看到沙僧,又说:“是灶君!灶君!” 孙行者就让八戒牵马,沙僧挑担,和众人一起进入玉华王府。当殿官先进去通报。

那王子抬头看到他们相貌如此丑陋,心中也不禁害怕起来。三藏双手合十说道:“千岁放心。我的徒弟们虽然相貌丑陋,但心地善良。” 八戒朝王子作了个揖,说道:“贫僧问讯了。” 王子越发觉得心惊胆战。三藏说:“这些徒弟都是我在山野中收来的,不懂什么礼仪,还望千岁恕罪。” 王子强忍着心中的惊恐,让典膳官请各位僧人到暴纱亭吃斋。三藏谢过恩,辞别王子下殿,和徒弟们一起来到亭内。三藏埋怨八戒道:“你这个笨家伙,一点礼仪都不懂!你索性不说话也就罢了,怎么能如此粗鲁!就你这一句话,简直能把泰山都冲倒!” 行者笑着说:“还是我不打招呼的好,还能省点力气。” 沙僧说:“他打招呼也不整齐,还没等人家反应过来,就先咧着嘴大声吆喝。” 八戒说:“真是气人!真是气人!师父前几天还教我,见了人要打个问讯,这是礼貌;今天我打了问讯,又说不好,那到底要我怎么做嘛!” 三藏说:“我教你见了人打问讯,可没教你见了王子也这样胡来!俗话说:‘物有不同种类,人有不同身份。’怎么能不分贵贱呢?” 正说着,只见典膳官带领着人役,摆好桌椅,端上斋饭。师徒们便不再说话,各自吃起斋来。

却说那王子退殿回到宫中,宫中有三个小王子,见父王面容变色,便问道:“父王今天为什么如此惊恐?” 王子说:“刚才有一个从东土大唐派来拜佛取经的和尚,来倒换通关文牒,他看起来气度不凡。我留他吃斋,他说有徒弟在府前,我就命人去请。不一会儿,他们进来了,见了我不行大礼,只是打了个问讯,我就已经有些不高兴了。等我抬头一看,他们一个个长得丑得像妖魔,心中不禁十分惊骇,所以才面容变色。” 原来这三个小王子和其他人不同,个个都喜好武术,争强好胜,一听这话,立刻挽起袖子,挥舞着拳头说:“说不定是从山里跑来的妖精,假扮成人的模样,我们拿上兵器出去看看!”

好一个王子,大王子拿起一条齐眉棍,二王子挥舞着一把九齿钯,三王子拿着一根乌油黑棒子,雄赳赳、气昂昂地走出王府,大声吆喝着:“什么取经的和尚!在哪里?” 这时,典膳官员等人连忙跪下说:“小王,他们在暴纱亭吃斋呢。” 小王子们不管三七二十一,闯进暴纱亭,喝道:“你们是人还是妖怪,赶紧说实话,饶你们性命!” 吓得三藏脸色大变,丢下饭碗,躬身说道:“贫僧是从唐朝来取经的。是人,不是妖怪。” 小王子说:“你看起来还像个人,那三个丑家伙,肯定是妖怪!” 八戒只顾着吃饭,不理他们。沙僧和行者站起身来,说道:“我们都是人,虽然相貌丑陋,但心地善良,虽然身材笨拙,但本性纯善。你们三个是什么人,怎么如此口出狂言?” 旁边的典膳官等人说:“这三位是我们王爷的儿子,小殿下。” 八戒丢了碗说:“小殿下,你们拿着兵器想干什么?莫不是要和我们打架?”

二王子迈开步子,双手舞动着钯,就要打八戒。八戒笑嘻嘻地说:“你那钯给我这钯当孙子都不够格!” 说着,掀开衣服,从腰间取出自己的钯,晃了一晃,顿时金光万道,施展开招数,瑞气千条,把王子吓得手软筋麻,不敢再舞弄。行者见大王子拿着一条齐眉棍,跳来跳去,便从耳朵里取出金箍棒,晃了一晃,变得碗口粗细,有一丈二三那么长,往地下一捣,捣出了三尺深的坑,然后把金箍棒竖在那里,笑着说:“我把这棍子送给你吧!” 那王子听了,立刻丢了自己的棍子,去拿金箍棒,双手使出全身力气去拔,却纹丝不动,再试着端一端,摇一摇,金箍棒就像生了根一样。三王子发起蛮劲,拿着乌油杆棒来打。被沙僧一把拨开,沙僧取出降妖宝杖,捻了一捻,宝杖顿时光芒四射,霞光耀眼,吓得那些典膳官等人,一个个目瞪口呆,说不出话来。三个小王子一齐下拜说:“神师!神师!我们有眼不识泰山,还望你们施展一番本领,好让我们拜师学艺。” 行者走上前,轻轻把金箍棒拿起来说:“这里地方狭窄,不好施展。等我跳到空中,耍一路给你们看看。”

好一个大圣,口中唿哨一声,将筋斗云一抖,两只脚稳稳地踏在五色祥云之上,缓缓升上半空,离地大约有三百步的高度。他把金箍棒舞得虎虎生风,时而使出 “撒花盖顶”,时而施展 “黄龙转身”,一上一下,左旋右转。刚开始的时候,人和棒配合得相得益彰,仿佛锦上添花;到后来,只见漫天都是棒影飞舞,却不见人影。八戒在地面上看得热血沸腾,忍不住大声喝彩,手脚也跟着痒痒起来,扯着嗓子喊道:“等老猪也上去耍耍!” 这呆子,立刻驾起风头,也来到了半空之中。他丢开九齿钉钯,上三下四、左五右六、前七后八,使出浑身解数,只听得耳边呼呼风响。正耍得热闹的时候,沙僧对长老说:“师父,也让老沙上去操练操练。” 好和尚,双脚用力一跳,抡起降妖宝杖,也飞在了空中。只见他周身瑞气氤氲,金光缥缈;双手舞动降妖杖,一会儿使出 “丹凤朝阳”,一会儿又来个 “饿虎扑食”,迎敌挡击,进退自如,动作敏捷。兄弟三人就这样在半空中大展神通,扬威耀武。这正是:

真禅景象与众不同,大道的缘由充盈在整个天地之间。

金(悟空)与木(八戒)施展威风,法力遍布法界,调和阴阳,达到圆通之境。

神兵锐利,随时彰显威力,法宝如同花生般处处受到尊崇。

天竺之地虽高,仍需戒除贪嗔痴等习性,玉华王子最终也将归入正道。

这一番精彩绝伦的表演,把三个小王子吓得 “扑通” 一声跪在尘埃之中。暴纱亭里的大小官员,王府里的老王子,满城的军民男女、僧尼道俗等所有人,都纷纷在家中念佛磕头,户户拈香礼拜。果真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