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女生小说 > 古典白话合集 >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

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(1 / 2)

话说王夫人见贾母那日在大观园只是受了点风寒,并非什么严重病症,请了医生,吃了两剂药就好了,便放下心来,于是吩咐凤姐,让她准备给贾政带送的东西。两人正商议着,只见贾母派人来请,王夫人赶忙带着凤姐过去。王夫人关切地问:“这会儿感觉好多了吧?” 贾母说:“今天好多了。刚才你们送来的野鸡崽子汤,我尝了尝,味道不错,还吃了两块肉,心里很舒服。” 王夫人笑着说:“这是凤丫头孝敬您的。她一片孝心,老太太平日里疼她,也算是没白疼。” 贾母点头笑道:“难为她有心。要是还有生的,再炸上两块,咸咸的,配着粥吃别有风味。这汤虽好,就是不太适合就着稀饭吃。” 凤姐听了,连忙答应,立刻派人去厨房传达贾母的话。

这时,贾母又笑着对王夫人说:“我叫你来,不为别的事。初二是凤丫头的生日,前两年我早就想给她办生日,可每次到跟前就碰上大事,就这么耽误过去了。今年人都齐,估计也没什么事,咱们大家好好乐一天。” 王夫人笑着说:“我也正想着呢。既然老太太高兴,那咱们就商量着定下来吧?” 贾母笑道:“我想往年不管是谁过生日,都是各自送各自的礼,这样太俗了,也显得生分。今天我想出个新法子,既不生分,又能大家一起乐呵。” 王夫人赶忙说:“老太太觉得怎么好,咱们就怎么来。” 贾母笑着说:“我想着,咱们也学学那些小户人家,大家凑份子,根据凑的钱数来操办,你觉得这样有意思不?” 王夫人笑着说:“这主意挺好,不过具体怎么凑呢?” 贾母听了,越发来了兴致,连忙派人去请薛姨妈、邢夫人等人,又叫人去请姑娘们和宝玉,还有宁国府里贾珍的媳妇以及赖大家的等有头有脸、管事的媳妇也都叫了来。

众丫头婆子见贾母这么高兴,也都跟着欢喜起来,赶忙各自分头去请人、传话。没过一顿饭的工夫,老的、少的、上上下下的人,乌压压地挤满了一屋子。薛姨妈和贾母面对面坐着,邢夫人和王夫人坐在房门前的两张椅子上,宝钗姊妹等五六个人坐在炕上,宝玉坐在贾母怀里,地下则满满地站了一地人。贾母连忙让人拿几个小杌子来,给赖大母亲等几个年纪大、有体面的妈妈坐。按照贾府的规矩,那些年纪大、服侍过长辈的家人,比年轻的主子还有面子,所以尤氏、凤姐儿等人只能在地下站着。赖大的母亲等三四个老妈妈道了声歉,便坐在小杌子上了。

贾母笑着把刚才说的那番话讲给众人听。众人谁不想凑这个趣儿呢?再说,有的人和凤姐关系好,乐意这么做;有的人害怕凤姐,巴不得来奉承;况且大家也都拿得出这份钱,所以一听这话,都欣然答应。贾母率先说道:“我出二十两。” 薛姨妈笑着说:“我跟着老太太,也出二十两。” 邢夫人和王夫人说:“我们可不敢和老太太比,自然低一等,每人出十六两吧。” 尤氏和李纨也笑着说:“我们自然又低一等,每人出十二两。” 贾母连忙对李纨说:“你一个寡妇人家,不容易,哪能让你出这份钱,我替你出了。” 凤姐赶忙笑着说:“老太太先别高兴,咱们先算算帐再揽事。老太太身上已经出了两份了,这会儿又要替大嫂子出十二两,现在说得高兴,回头又该心疼了。到时候又说‘都是为凤丫头花了钱’,再想个巧法子,哄着我拿出三四份来暗地里补上,我可不上当。” 众人听了,都笑了起来。贾母笑道:“那依你说怎么办?” 凤姐笑着说:“生日还没到,我现在就已经受宠若惊了。我一分钱都不想出,还惊动了这么多人,实在过意不去,不如大嫂子这份钱我替她出了。到那天我多吃点东西,就算享福了。” 邢夫人等人听了,都说:“这样挺好。” 贾母这才同意了。

凤姐又笑着说:“我还有句话。我想老祖宗自己出二十两,又要出林妹妹和宝兄弟的份子钱。姨妈自己出二十两,也得出宝妹妹的份子钱,这倒还公平。只是二位太太每位出十六两,自己出得少,又不替别人出,这有点不公平。老祖宗可就吃亏了!” 贾母听了,连忙笑道:“还是我的凤姐儿向着我,这话在理。要不是你,我又被他们哄过去了。” 凤姐笑着说:“老祖宗就把林姑娘和宝兄弟交给两位太太,一人管一个,派多派少,每位替出一份就是了。” 贾母连忙说:“这很公平,就这么办。” 赖大的母亲赶忙站起来,笑着说:“这可颠倒了!我都替二位太太生气。那边是儿子媳妇,这边是内侄女儿,反倒不向着婆婆、姑娘,却向着别人。这媳妇成了外人,内侄女儿倒成了外侄女儿了。” 这话把贾母和众人都逗得哈哈大笑起来。

赖大的母亲接着又说:“少奶奶们出十二两,我们自然也该低一等。” 贾母听了,说道:“这可不行。你们虽说地位该低一等,但我知道你们几个都是有钱的主儿,身份虽低,钱却比他们多。你们和他们出一样多才行。” 众妈妈听了,连忙答应。贾母又说:“姑娘们就意思一下,每人按照一个月的月例出钱就行。” 说着,回头叫鸳鸯,“你们也凑几个人,商量着凑份子。” 鸳鸯答应着,没过多久就带着平儿、袭人、彩霞等还有几个小丫鬟来了,有的出二两,有的出一两。贾母问平儿:“你难道不替你主子过生日,还掺和到这里头来?” 平儿笑着说:“我私下里另外给主子准备了,这是公中的份子钱,我也该出一份。” 贾母笑道:“这才是懂事的好孩子。”

凤姐又笑着说:“上下的人都齐了。还有二位姨奶奶,问问她们出不出份子钱。问一声是个礼数,不然,她们还以为咱们小看她们了。” 贾母听了,连忙说:“可不是嘛,怎么把她们给忘了!只怕她们没空,叫个丫头去问问。” 话刚说完,就有丫头去了。过了好一会儿,丫头回来说:“每位也出二两。” 贾母高兴地说:“拿笔砚来,算清楚一共凑了多少钱。” 尤氏悄悄骂凤姐道:“你这个贪心不足的小蹄子!这么多婆婆婶子凑银子给你过生日,你还不满足,又拉上两个苦命的人做什么?” 凤姐也悄悄地笑道:“你别胡说,一会儿离开这儿,我再跟你算账。她们俩怎么苦了?有了钱也是白白送给别人,不如拉过来让咱们乐呵乐呵。”

说着,很快就把钱数算好了,一共凑了一百五十多两。贾母说:“办一天的戏酒用不了这么多钱。” 尤氏说:“既然不请客,酒席又不多,这些钱够两三日的用度了。而且,咱们自家的戏班子不用额外花钱,这还能省下一笔。” 贾母说:“凤丫头觉得哪个戏班子好,就传哪个。” 凤姐说:“咱们自家的戏班子都听腻了,不如花点钱请个外面的戏班子来听听。” 贾母说:“这件事我交给珍哥媳妇去办。干脆让凤丫头一点心都别操,好好享受一天才是。” 尤氏答应着。又聊了一会儿,大家见贾母有些乏了,才渐渐都散去。

尤氏等人送走邢夫人和王夫人后,就到凤姐房里商量给凤姐过生日的具体事宜。凤姐说:“你不用问我,就照着老太太的意思办就行。” 尤氏笑着说:“你这家伙,真是走大运了。我还以为有什么大事叫我们来,原来是为了这个。出了钱不算,还要我来操心,你怎么谢我?” 凤姐笑着说:“你别瞎扯,又不是我叫你来的,谢你什么!你怕操心?那你这会儿就回老太太那儿,让她再派个人就是了。” 尤氏笑着说:“你瞧你得意的样子!我劝你收敛点。太满了可容易溢出来。”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才分开。

第二天,银子送到了宁国府。尤氏刚起床梳洗,便问是谁送过来的,丫鬟们回答说是林大娘。尤氏便让人把她叫过来。丫鬟走到下房,把林之孝家的叫了过来。尤氏让她在脚踏上坐下,一边忙着梳洗,一边问她:“这一包银子总共多少?” 林之孝家的回答说:“这是我们底下人的银子,先凑了送过来。老太太和太太们的还没送来呢。” 正说着,丫鬟们回话说:“那边府里的太太和姨太太派人送份子钱来了。” 尤氏笑骂道:“你们这些小蹄子,就记得这些没要紧的话。昨天不过是老太太一时高兴,故意学小户人家凑份子,你们就当了真,还在这儿正经八百地说。还不快把银子接进来,好好招待送银子的人,再打发他们走。” 丫鬟答应着,赶忙把银子接了进来,一共两封,连宝钗和黛玉的份子钱都在里面。尤氏问还少谁的,林之孝家的说:“还少老太太、太太、姑娘们的,还有底下姑娘们的。” 尤氏又问:“还有你们大奶奶的呢?” 林之孝家的说:“等奶奶过去,这些银子都从二奶奶手里发放,到时候就都齐了。”

说着,尤氏已经梳洗完毕,让人准备好车辆。不一会儿,她来到荣府,先去见凤姐。只见凤姐已经把银子封好了,正准备送去。尤氏问:“都齐了吗?” 凤姐笑着说:“都齐了,快拿了去吧,丢了我可不管。” 尤氏笑着说:“我有点不放心,得当面点一点。” 说着,果然按照数目点了起来,发现唯独没有李纨的那份。尤氏笑着说:“我说你在捣鬼呢,怎么没有你大嫂子的?” 凤姐笑着说:“这么多钱还不够用?少一分也没什么,等不够了我再给你。” 尤氏说:“昨天你在众人面前做好人,今天又来跟我耍赖,这可不行。我这就去跟老太太要。” 凤姐笑着说:“你可真厉害。明天要是有什么事,我也跟你一样丁是丁卯是卯,你可别抱怨。” 尤氏笑着说:“你也怕了吧。要不是看你平日里孝敬我,我才不饶你呢。” 说着,把平儿的那份银子拿了出来,说道:“平儿,来!把你的这份收起来,等钱不够了,我再替你补上。” 平儿心领神会,说道:“奶奶先用着,要是剩下了,再赏我点别的。” 尤氏笑着说:“只许你主子作弊,就不许我讲点情面。” 平儿只好把银子收了起来。尤氏又说:“我看你主子这么精打细算,弄这么多钱有什么用!用不完,难道还带到棺材里去?”

尤氏一边心里盘算着,一边又前往贾母处。她先向贾母请了安,简单说了几句话,便走到鸳鸯的房间,与鸳鸯商议起来。尤氏表示,一切都听从鸳鸯的主意,只希望能讨得贾母欢心。两人仔细计议,将事情安排妥当。尤氏临走时,把鸳鸯出的那二两银子还给她,说道:“这钱都用不完呢。” 说完,径直出来,又到王夫人跟前交谈了一会儿。趁王夫人进佛堂的工夫,尤氏把彩云那份银子也还了回去。见凤姐不在旁边,尤氏便把周姨娘和赵姨娘两人的银子也一并还了。周、赵二人起初还不敢收,尤氏说道:“你们也怪不容易的,哪有这些闲钱?凤丫头就算知道了,有我担着。” 两人听了,千恩万谢,这才收下。于是,尤氏径直出来,坐车回家,暂且按下不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