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时黛玉气绝的时候,正好是宝玉迎娶宝钗的时辰。紫鹃等人都放声大哭起来。李纨和探春想起黛玉平日里的可爱之处,如今更觉得她可怜,也伤心痛哭起来。因为潇湘馆离新房很远,所以那边并没有听到这边的哭声。大家痛哭了一阵后,只隐隐约约听到一阵音乐声,侧耳细听,却又没有了。探春和李纨走出院子再听,只听到竹梢在风中沙沙作响,月影在墙上移动,四周一片凄凉冷清!不一会儿,她们叫来了林之孝家的,把黛玉的遗体停放好,派人看守,打算明天一早去回禀凤姐。
凤姐见贾母、王夫人等人忙得焦头烂额,贾政又即将启程赴任,宝玉的病情愈发严重,整个人昏昏沉沉,她自己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。在这万分焦急的时刻,若再将黛玉去世的噩耗告知众人,凤姐担心贾母和王夫人承受不住,愁苦交加之下急出病来。无奈之下,她只能亲自前往园子。一到潇湘馆,凤姐看着黛玉的离去,也忍不住悲从中来,哭了一场。见到李纨和探春,得知她们已将黛玉的后事都安排妥当,凤姐说道:“很好。只是刚才你们怎么不跟我说一声,害我干着急?” 探春解释道:“刚才忙着送老爷,哪有机会说呀。” 凤姐说:“还是你们俩心疼她。这样吧,我还得回那边去照看那个让人操心的宝玉呢。但这事儿可真棘手,要是今天不把黛玉的事回禀上去,肯定不行;可要是说了,又怕老太太受不了。” 李纨劝道:“你见机行事吧,等合适的时候再回禀才好。” 凤姐点点头,急忙忙地离开了。
凤姐来到宝玉这边,听到大夫说病情暂时没大碍,贾母和王夫人这才稍微放心了些。凤姐瞅准时机,避开宝玉,缓缓地把黛玉的事情向贾母和王夫人说了一遍。贾母和王夫人听后,都大吃一惊。贾母泪流满面地说:“是我害了她啊。可这丫头也太傻了!” 说着,便要去园子里为黛玉痛哭一场,可又放心不下宝玉,左右为难。王夫人等人含着悲痛,一起劝贾母不要过去,说道:“老太太,您的身子骨要紧。” 贾母实在无奈,只得让王夫人代她前往。还嘱咐道:“你替我告诉她的阴灵,‘不是我狠心不去送你,实在是有亲疏之分。你是我的外孙女儿,自然亲近,可要是和宝玉比起来,宝玉跟我更亲啊。要是宝玉有个三长两短,我怎么向他父亲交代呢。’” 说着,又忍不住哭了起来。王夫人劝慰道:“林姑娘是老太太最疼爱的,可生死有命。如今她已经走了,咱们也没办法再为她做什么,葬礼上一定要办得风光体面。一来能尽咱们的心意,二来也能让姑太太和外甥女儿的在天之灵得以安息。” 贾母听了,哭得更加伤心。凤姐担心老人家太过悲伤,考虑到宝玉神志还不太清楚,便偷偷让人去给贾母撒了个谎,说:“宝玉正找老太太呢。” 贾母一听,止住眼泪问道:“是不是又出什么事了?” 凤姐陪着笑脸说:“没什么事,他大概就是想老太太了。” 贾母连忙让珍珠儿搀扶着,凤姐也跟在后面。
走到半路,正好碰上王夫人回来,王夫人把黛玉那边的情况一一向贾母回禀了。贾母听后,自然又是一阵悲痛,只是因为要去看宝玉,只好强忍着泪水说道:“既然这样,我就不过去了。你们看着办吧,我看着心里也难受,可千万别委屈了她。” 王夫人和凤姐连连答应。贾母这才来到宝玉这边,见到宝玉便问:“你找我有什么事?” 宝玉笑着说:“我昨晚看见林妹妹来了,她说要回南方去。我想没人能留住她,还得老太太帮我把她留下。” 贾母忍着心酸说:“行,你放心吧。” 袭人便扶着宝玉躺下。
贾母又来到宝钗这边。那时宝钗还没过回门的 “回九” 之期,所以每次见到人,都还有些害羞。这天见贾母满脸泪痕,便递上茶,贾母让她坐下。宝钗侧身陪着坐下,才问道:“听说林妹妹病了,不知道她好些了没?” 贾母听到这话,眼泪又止不住流了下来,说道:“我的孩子,我跟你说,你可千万别告诉宝玉。都是因为你林妹妹,才让你受了这么多委屈。你如今做了媳妇,我才跟你说。你林妹妹已经去世两三天了,就在娶你的那个时辰走的。如今宝玉这一场病,也是因为这个。你们之前都在园子里,这些事自然也都清楚。” 宝钗听了,脸一下子红了,想到黛玉的死,也不禁落下泪来。贾母又说了一会儿话便离开了。从这之后,宝钗思来想去,想出了一个主意,但她行事谨慎,没有贸然行动,直到过了回九之期,才开始实施这个办法。如今宝玉的病情果然有了好转,大家说话也不用像之前那样小心翼翼了。
唯独宝玉,虽然病情一天天好起来,但他对黛玉的痴心始终难以释怀,一心要亲自去黛玉灵前哭一场。贾母等人知道他病根未除,不许他胡思乱想,可他实在郁闷得难受,病情也因此反复。大夫看出他这是心病,索性建议让他把情绪发泄出来,再用药调理,这样反而能好得快些。宝玉一听,立刻就要去潇湘馆。贾母等人没办法,只好让人抬来竹椅子,扶宝玉坐上去。贾母和王夫人便先走一步。到了潇湘馆,一看到黛玉的灵柩,贾母哭得几乎昏死过去。凤姐等人再三劝慰,才让贾母缓过来些。王夫人也痛哭了一场。李纨便请贾母和王夫人到里间休息,可两人还是止不住落泪。
宝玉一到潇湘馆,想起自己生病之前还常来这里,如今却是物是人非,不禁放声大哭。回想起从前和黛玉的亲密时光,如今却阴阳两隔,怎能不让他更加悲痛。众人原本担心宝玉病刚好,太过哀伤会影响身体,都纷纷来劝解,可宝玉已经哭得死去活来,大家只能搀扶着他,让他休息。其他一同前来的人,比如宝钗,也都哭得十分伤心。唯独宝玉坚持要见紫鹃,想问清楚黛玉临死前说了什么。紫鹃原本对宝玉满心怨恨,看到他这副模样,心里也有些动容,又见贾母和王夫人都在,不好对宝玉发火,便把林姑娘如何病情反复,如何烧毁手帕、焚化诗稿,以及临死前说的话,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宝玉。宝玉听后,哭得气都喘不过来,喉咙干涩。探春趁机又把黛玉临终前嘱咐将灵柩带回南方的话也说了一遍。贾母和王夫人听了,又忍不住哭起来。多亏凤姐能言善辩,好一番劝慰,大家才稍稍止住悲痛,凤姐便请贾母等人回去。宝玉哪里肯走,无奈贾母再三催促,他只得勉强回房。
贾母年事已高,自从宝玉生病以来,日夜操心,如今又经历这么一场大悲,只觉得头晕发热。虽然心里放不下宝玉,但实在支撑不住,回到自己房中躺下休息。王夫人更是心痛得难以忍受,也回去了,还派彩云帮着袭人照顾宝玉,并叮嘱道:“宝玉要是再悲伤过度,赶紧来告诉我们。” 宝钗知道宝玉一时半会儿肯定放不下黛玉,也没有刻意去劝,只是偶尔用些略带讽刺的话点他。宝玉反倒怕宝钗多心,便强忍着悲痛,收敛了情绪。过了一夜,倒也睡得安稳。第二天一大早,众人都来看望他,只见他虽然身体虚弱,但心病似乎减轻了几分。于是大家更加用心地调养他,宝玉也渐渐好起来。幸好贾母没有病倒,只是王夫人的心痛还没有痊愈。那天薛姨妈过来探望,看到宝玉精神好了些,也就放下心来,暂时住了下来。
一天,贾母特意请薛姨妈过来商量,说:“宝玉这条命多亏姨太太救了,如今看来没什么大碍了,只是委屈了你的姑娘。如今宝玉调养了百日,身体逐渐康复,又过了给娘娘守孝的功服之期,正好可以圆房。想请姨太太作主,再选个特别好的吉日。” 薛姨妈说:“老太太主意很好,何必问我呢。宝丫头虽然长得不算出众,但心里可明白着呢。她的性子,老太太您平日里也清楚。只希望他们小两口能和和美美,这样一来,老太太也能省不少心,我姐姐也能宽慰些,我也就放心了。老太太您就定个日子吧。还需要通知亲戚们吗?” 贾母说:“宝玉和你们姑娘的婚事,是头等大事,况且费了这么多波折,如今才安稳下来,一定要热热闹闹地办几天。亲戚都要请。一来还愿,二来咱们也能喝杯喜酒,也不枉我老人家操了这么多心。” 薛姨妈听了,自然也很高兴,便又说起准备嫁妆的事情。贾母说:“咱们亲上加亲,我觉得也不用太铺张。要说日常用的东西,他屋里已经不少了。宝丫头要是有什么特别心爱的物件,姨太太就拿过来。我看宝丫头不是个爱计较的人,不像我那外孙女儿的脾气,所以她没能长寿。” 说着,连薛姨妈也跟着落泪。正好凤姐进来,笑着说:“老太太、姑妈又在想什么呢?” 薛姨妈说:“我和老太太说起你林妹妹,所以伤心。” 凤姐笑着说:“老太太和姑妈先别伤心,我刚听到个笑话,想说来给老太太和姑妈听听。” 贾母擦了擦眼泪,微笑着说:“你又不知道要编排谁呢,快说来我和姨太太听听。要是逗不笑我们,可不行。” 只见凤姐还没开口,就先用两只手比划起来,笑得直不起腰。不知道她会说出什么话来,且听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