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兵马临城却讲和,诸侯岂肯罢干戈;成汤德业八荒尽,周武仁风四海歌。大厦将倾谁可负,溃痈已破孰能何;荒滢到底成何事,尽付东流入海波。”
话说金吒祭起遁龙桩,将窦荣牢牢困住。姜文焕瞅准时机,手起刀落,将窦荣斩为两段。可怜窦荣镇守此关二十年,身经数百战,善于防守关隘,从未有过闪失,今日却被金吒用计智取,惨遭杀身之祸。正是:“争名树叶随流水,为国孤忠若浪萍。”
话说姜文焕斩杀窦荣后,三军齐声呐喊。此时,木吒在关上,看到东伯侯率领众将奋勇厮杀,声势大振。他在城楼上,暗暗祭起吴钩剑。那剑缓缓升上空中,木吒暗自念道:“请宝贝转身!” 只见那剑在空中如飞速转动的风轮一般,连转三圈。可怜彻地夫人,瞬间一命呜呼。正是:“油头粉面成虚话,广智多谋一旦休。”
话说木吒暗中祭剑斩杀了彻地夫人后,在关上大声喊道:“我乃木吒,奉姜元帅之命,前来夺取此关!如今主将皆已伏法,投降者免死,反抗者杀无赦!” 众人纷纷拜倒在地。金吒得知兄弟已经成功献关,便与东伯侯姜文焕一同杀至关下。木吒命令左右士兵打开城门,迎接人马入关。姜文焕查点府库,安抚百姓,释放了被囚禁的马兆。马兆对金吒、木吒感激不已。金吒说:“贤侯请速速行动,我先前往孟津,向姜元帅报信。贤侯千万不可耽误了戊午之辰,以免错过顺应上天垂象的吉时。” 姜文焕说:“谨遵二位师父的教诲。” 金吒、木吒告别姜文焕,施展土遁之术,前往孟津。
且说姜子牙在孟津大营,与二路诸侯商议:“三月初九日,乃是戊午之辰,眼看时间越来越近,可东伯侯为何还没到,这可如何是好?” 正商议间,忽然有人来报:“金吒、木吒在辕门外等候军令。” 姜子牙传令让他们进来。金吒、木吒来到中军帐,行礼完毕后,说道:“我们奉元帅之命,前往游魂关,假扮成云游之士,趁机进关。” 接着,他们将之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详细说了一遍,又说:“弟子先来向元帅报信,东伯侯随后就会率领大军赶到。” 姜子牙听后十分高兴,对二人的用计深感赞赏,说道:“这是天意啊,不到戊午日,天下诸侯就无法齐聚。”
话说东伯侯的大军,在某一天终于抵达孟津。哨马赶忙将消息报入中军帐:“启禀元帅!东伯侯已到辕门外,等候军令。” 姜子牙传令:“请他进来。” 姜文焕率领二百镇诸侯,进入中军帐拜见姜子牙。姜子牙急忙起身,迎下座来,与众人相互寒暄慰问。姜文焕又说:“烦请元帅带我拜见武王一面。” 姜子牙便同姜文焕进入后营,拜见武王,此事暂且不表。
此时,天下诸侯共有八百之多,各处小诸侯不计其数,总共合起来有一百六十万兵马。姜子牙在孟津祭起宝旗,一声炮响,整顿人马,浩浩荡荡朝着朝歌进发。这一路行军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?有诗为证:“征云迷远谷,杀气振遐方;刀枪如白雪,剑戟似堆霜。旌旗遮绿野,金鼓震空桑;刁斗传新令,时雨庆壶浆。军行如骤雨,马走似奔狼。” 正是:“吊民伐罪兵戈胜,压碎群凶福祚长。”
话说天下诸侯率领人马正行进间,只见哨马飞奔到中军帐报告:“启禀元帅!人马已经抵达朝歌,请元帅下令定夺。” 姜子牙传令安下大营,三军齐声呐喊,安放好营中的大炮。守城的军士赶忙将消息报入午门,当驾官启奏纣王:“如今天下诸侯的兵马已到城下,扎下了行营,人马共有一百六十万,来势汹汹,锐不可当,请陛下定夺。” 纣王听后大惊失色,随即命令众官保驾,登上城楼查看天下诸侯的兵马。那诸侯的兵马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?有赞词为证:“行营方正,还地兵山;刁斗传呼,威严整肃。长枪列千条柳叶:短剑排万斤冰鱼。瑞彩飘摇,旗色似朝霞;寒光闪灼,刀斧影如飞电。竹节鞭悬豹尾,方楞锏挂龙梢;弓弩排两行秋月,抓锤列数队寒星。鼓进金退,交锋士卒若神威;癸呼庚应,递传粮饷如鬼运。画角幽幽,人声寂寂。正是:堂堂正正之师,吊民伐罪之旅。”
话说纣王看完姜子牙的行营后,急忙下城回到殿上,坐下询问两班文武大臣:“如今天下诸侯会兵于此,众卿有何良策,可解除此危?” 鲁仁杰上奏道:“臣听说大厦将倾,一木难扶。如今国库空虚,百姓心生怨恨,军心涣散,纵然有良将,可人心不顺又能如何?即便与之交战,臣料定也难以取胜。不如派遣一位能言善辩之士,向诸侯陈说君臣大义、顺逆之理,让他们罢兵,或许可以解除此危。” 纣王听后,沉思良久。只见中大夫飞廉走出班列上奏道:“臣听说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。况且都城之内,方圆百里,难道就没有豪杰之士隐匿其中?愿陛下赶紧寻找,给予他们重爵高禄,让他们显荣富贵,他们必定会竭尽全力,以解除此危。况且城中还有甲兵十数万,粮饷也颇为充足。即便不行,可令鲁仁杰督率军队,背城一战,胜负还未可知,怎能轻易就讲和示弱呢?” 纣王说:“此言甚是有理。” 于是,一面将圣谕张挂在各门,一面整顿军马,此事暂且不表。
且说在朝歌城外,离城三十里的地方,有一个人姓丁名策,乃是一位高明的隐士。此时,他正在家中闲坐,忽然听闻周兵将至。丁策叹息道:“纣王失德,荒淫无道,杀害忠良,任用奸佞,残害生灵,致使天怒人怨。因此,贤能之士纷纷退位,奸佞之徒充斥朝廷。如今天下诸侯合兵至此,眼看商朝就要灭亡,却无人能为天子出力,只能束手待毙。平日里那些享受君禄、分担君忧的人都到哪里去了?想我丁策,曾经拜访昔日的高贤,学习兵法,深知战守之道。本想出去施展平生所学,以报答君父之恩,无奈天命不眷顾,百姓离心,大厦将倾,我一人之力又怎能支撑?可怜成汤当年开创的德业何等辉煌,拜伊尹为相,将桀放逐到南巢,商朝传承了六百余年,其间也出现过六七位圣贤之君。如今一旦到了纣王手中,却面临丧亡,真是让人目睹时艰,不胜感慨叹息。” 丁策于是作了一首诗来感叹此事。诗曰:“伊尹成汤德业优,南巢放桀冠诸侯;谁知三九逢辛纣,一统华夷尽属周。”
话说丁策刚作完诗,只见大门外有人进来,原来是他的结盟弟兄郭宸。二人相见,相互施礼后坐下。丁策问道:“贤弟为何而来?” 郭宸回答道:“小弟有一事,特来与兄长商议。” 丁策说:“有何事?请贤弟赐教。” 郭宸说:“如今天下诸侯都已聚集在此,将朝歌围困。天子张贴了招贤榜文,小弟特来请长兄出山,一同扶持王室。况且长兄怀有经世之才,熟知战守之术,一旦出仕朝廷,上可以报效国家,显亲扬名,下也不辜负胸中所学。” 丁策却笑着说:“贤弟之言,虽然有理。但纣王失政,荒淫无道,天下人心背离,诸侯叛乱已久。如今的局势就如同大痈已经溃烂,性命也随之不保,即便有贤能之士,也无济于事了。你我有多少学识,敢以一杯水去救一车柴薪之火?况且姜子牙乃是昆仑山上的道德之士,又有三山五岳的门人相助,我们若去,不过是白白送命,岂不可惜?” 郭宸说:“兄长此言差矣!我们都是纣王的子民,受他的恩泽,吃他的粮食,践踏他的土地。国存则我们存,国亡则我们亡,如今正是报效国家的时候,即便一死,又有何可惜?怎能说出如此不明智的话?况且我们身为堂堂大丈夫,一腔热血,此时不报效国家,更待何时?若论我们兄弟所学,还怕什么昆仑之士?理应出去,为天子排忧解难。” 丁策说:“贤弟,此事关系重大,非同小可,不可草率行事,还需再作商量。”
二人正在辩论间,忽然听到门外传来马蹄声,有一个大汉走了进来。此人姓董名忠,神色匆忙。丁策见董忠进来,问道:“贤弟为何而来?” 董忠说:“小弟特来请兄,一同辅佐纣王,击退周兵。昨日小弟在朝歌城,看到了招贤榜文。今日天明,小弟便将兄长的名讳,连同郭兄和小弟的名字,一共三人,一同投到了飞廉府内。飞廉已将此事奏明纣王,让我们明早入朝面见天子。如今特来约兄长,明早一同去朝见。古人云:‘学成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。’况且君父有难,作为臣子,怎能忍心坐视不管?” 丁策说:“贤弟也不问问我,就将我的名字投了上去。此事干系重大,怎能如此草率?” 董忠说:“我料想兄长必定会出身报国,怎会是守株待兔之人?” 郭宸听后,欢然大笑道:“董贤弟举荐得好,我正在此劝说丁兄,没想到你已经先报了名。” 丁策无奈,只得置办酒席款待二人,三人饮酒畅谈了一夜。
第二天一早,他们便朝着朝歌进发。正是:“痴心要想成栋梁,天意扶周怎奈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