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女生小说 > 古典白话合集 > 第十八回 曹沫手剑劫齐侯 桓公举火爵宁戚

第十八回 曹沫手剑劫齐侯 桓公举火爵宁戚(1 / 2)

周厘王元年春天正月,齐桓公上朝,群臣朝拜祝贺完毕后,他向管仲询问:“我承蒙仲父您的教导,重新整顿国家政务。如今国内兵强马壮、粮草充足,百姓也都知晓礼义,我想通过会盟确立霸主地位,您看怎么样?” 管仲回答道:“当今诸侯之中,比齐国强大的不在少数。南方有荆楚,西方有秦晋。然而,他们都只是逞个人之雄,不懂得尊奉周王,所以无法成就霸业。周王室虽然已经衰微,但仍是天下共主。自东迁以来,诸侯们既不朝拜周王,也不进贡特产,因此郑伯才敢射中桓王的肩膀,五国敢违抗庄王的命令,这使得列国的臣子都不把君主和父亲放在眼里。熊通僭越称王,宋国和郑国发生弑君之事,这些恶行都被人们习以为常,却无人敢去征讨。如今庄王刚刚驾崩,新王即位,宋国最近又遭遇南宫长万之乱,乱臣贼子虽已被诛杀,但宋国国君之位尚未稳固。您可以派遣使者前往周朝朝拜,请求天子下令,大会诸侯,确定宋国国君之位。宋国国君确定后,我们便可以尊奉天子的命令去号令诸侯,对内尊崇王室,对外抵御四方夷族。对于列国之中衰弱的国家,我们加以扶持;强横的国家,予以抑制;昏乱不听从命令的国家,就率领诸侯去讨伐它。这样一来,海内诸侯都知道我们大公无私,必然会相继来齐国朝拜。如此,不用兴兵动武,霸业便可成就。” 齐桓公听后十分高兴。于是,他派遣使者前往洛阳朝贺厘王,同时请求奉命召集诸侯会盟,以确定宋国国君。厘王说:“伯舅您不忘周王室,这是我的荣幸。泗水一带的诸侯,就由伯舅您来安排,我又怎会吝啬下令呢?” 使者回来向齐桓公汇报,齐桓公便以王命通告宋国、鲁国、陈国、蔡国、卫国、郑国、曹国、邾国等国,约定在三月初一,共同到北杏之地会盟。齐桓公问管仲:“这次去参加会盟,要带多少兵车?” 管仲说:“您是奉天子之命去会见诸侯,哪里用得着兵车呢?请举行以礼义相交的衣裳之会。” 齐桓公答应了。于是,他让军士们先筑起三层高坛,坛高三丈。左边悬挂大钟,右边设置大鼓,先在坛上虚设天子之位,旁边设有反坫,各种玉器、布帛等器具,都准备得格外整齐。还预备了几处馆舍,全都高大宽敞、合乎规格。

到了约定的日期,宋桓公御说最先到达,他与齐桓公相见,对齐桓公帮助他确定君位表示感谢。第二天,陈宣公杵臼、邾子克两位国君也相继到达。蔡哀侯献舞,因为怨恨楚国曾将自己俘虏,也前来赴会。这四国看到齐国没有带兵车,相互议论道:“齐侯竟然如此推诚待人,实在难得。” 于是,他们各自把兵车后退到二十里之外。当时已经快到二月底了,齐桓公对管仲说:“诸侯还没有到齐,我们改个日期再等他们,怎么样?” 管仲说:“俗话说:‘三人就能成众。’如今已经来了四个国家,人数不算少了。如果改期,这是失信;等待却还有诸侯不来,这是辱没王命。第一次会合诸侯,就因失信和辱没王命而闻名,又怎么能图谋霸业呢?” 齐桓公问:“那我们是直接结盟,还是先举行会盟仪式?” 管仲说:“现在人心还没有完全统一,等会盟后大家不散,才可以结盟。” 齐桓公说:“好。”

三月初一黎明时分,五个国家的诸侯都聚集在坛下。相见行礼完毕后,齐桓公拱手对诸侯们说:“王政荒废已久,叛乱接连不断。我奉周天子之命,召集各位君主来匡扶王室。今天的事情,必须推举出一个盟主,这样权力才有归属,政令才能在天下施行。” 诸侯们纷纷私下议论:想推举齐国吧,可宋国爵位是上公,齐国只是侯爵,尊卑有别;想推举宋国吧,宋国国君刚刚即位,是依靠齐国才确定君位的,不敢自尊。大家都觉得此事两难。这时,陈宣公杵臼越过席位说道:“天子把会合诸侯的使命交给了齐侯,谁敢替代他呢?应该推举齐侯为盟会的盟主。” 诸侯们都说:“除了齐侯,没有人能担当此任,陈侯说得对。” 齐桓公再三谦让,然后登上了坛。以齐侯为盟主,其次是宋公,再其次是陈侯、蔡侯、邾子。诸侯们排列好后,鸣钟击鼓,先在天子位前行礼,然后相互交拜,叙说兄弟情谊。仲孙湫捧着一卷写有盟约的竹简,跪着宣读:“某年某月某日,齐小白、宋御说、陈杵臼、蔡献舞、邾克,奉天子之命,在北杏会合,共同辅助王室,救济弱小、扶持倾颓的国家。有违背盟约的,列国共同征讨他!” 诸侯们拱手表示接受。《论语》中称齐桓公九次会合诸侯,这便是第一次会盟。髯翁为此写诗道:“济济冠裳集五君,临淄事业赫然新。局中先着谁能识?只为推尊第一人。”

诸侯们相互敬酒刚结束,管仲便沿着台阶走上前说:“鲁国、卫国、郑国、曹国,故意违抗王命,不来赴会,不能不加以征讨。” 齐桓公向其他四位君主举手示意说:“我国兵车不足,希望各位君主能共同出兵!” 陈、蔡、邾三位君主齐声应道:“我们怎敢不率领本国军队听从您的调遣。” 只有宋桓公沉默不语。

当晚,宋桓公回到馆舍,对大夫戴叔皮说:“齐侯妄自尊大,越过位次主持会盟,还想调遣各国军队。将来我国恐怕会被他折腾得疲惫不堪!” 戴叔皮说:“诸侯们有的听从,有的违抗,齐国的势力还没有完全聚集起来。如果征服了鲁国和郑国,齐国的霸业就成了。齐国称霸,对宋国可没什么好处。来参加会盟的四个国家中,宋国最大。如果宋国不派兵,其他三个国家也会解体。况且我们今天来,只是为了得到王命,确定君位。现在已经参加了会盟,还有什么可等的呢?不如先回去。” 宋桓公听从了他的建议,于是在五更天就登上车离开了。

齐桓公听说宋桓公背会逃归,十分生气,想要派仲孙湫去追赶。管仲说:“去追赶不符合道义,我们可以请求王师去讨伐宋国,这样才名正言顺。不过,还有比这更紧急的事情。” 齐桓公问:“还有什么事比这更紧急?” 管仲说:“宋国离得远,鲁国离得近,而且鲁国是王室的同姓诸侯国。如果不先收服鲁国,又怎么能收服宋国呢?” 齐桓公问:“讨伐鲁国应该从哪条路进军?” 管仲说:“济水的东北方向有个遂国,它是鲁国的附庸国,国家小而且弱,国内只有四个姓氏的人。如果用重兵压迫它,很快就能拿下。拿下遂国后,鲁国必然会感到恐惧。然后我们派一个使者,去责备鲁国不来参加会盟。再派人给鲁夫人送信。鲁夫人希望她的儿子能与娘家亲近,自然会极力劝说鲁侯。鲁侯对内迫于母亲的命令,对外害怕兵威,一定会来求和结盟。等他来求和时,我们就答应他。平定鲁国后,再把军队调往宋国,以天子之臣的名义去征讨,这就如同破竹之势,轻而易举。” 齐桓公说:“好主意。” 于是亲自率领军队到达遂城,一举攻克。随后,齐桓公把军队驻扎在济水边上。鲁庄公果然害怕了,急忙召集众大臣商议对策。公子庆父说:“齐国军队两次侵犯我国,都没有占到便宜,我愿意出兵抵抗。” 这时,朝堂上有一个人站出来说:“不行!不行!” 庄公一看,原来是施伯。庄公问:“你有什么计策?” 施伯说:“我曾经说过,管仲是天下奇才,如今他执掌齐国政务,军队训练有素,这是我们不能抵抗的第一个原因;北杏会盟,齐国是以奉命尊王为名,现在他们责备我们违抗命令,我们在道理上站不住脚,这是第二个原因;公子纠被杀,您是有功劳的,王姬下嫁,您也出了力,放弃往日的功劳,去结下将来的仇怨,这是第三个原因。如今之计,不如求和请盟,这样齐国不用交战就会退兵。” 曹刿也说:“我也这么认为。” 他们正在议论时,有人来报告说:“齐侯有书信送来。” 庄公打开一看,大意是:“我和您共同侍奉周王室,情谊如同兄弟,而且还有婚姻关系。北杏会盟,您没有参加。我冒昧地问一下原因。如果您有二心,那就听凭您的处置。” 齐侯另外还给文姜写了信,文姜把庄公叫来,对他说:“齐国和鲁国世代都是甥舅关系,即使他们厌恶我们,我们也要设法求和,更何况现在是要讲和呢?” 庄公连连点头。于是,他派施伯回信,大致内容是:“我身患疾病,没能前去参加会盟。您以大义责备我,我知道自己的过错了!然而,在城下被迫订立盟约,我实在感到耻辱!如果您能退兵到边境上,我怎敢不捧着玉帛去追随您。” 齐侯收到信后非常高兴,传令把军队退到柯地。

鲁庄公准备去会见齐侯,他问:“群臣之中谁能跟我一起去?” 将军曹沫请求一同前往。庄公说:“你三次败给齐国,就不怕齐国人笑话吗?” 曹沫说:“正因为我耻于三次战败,所以才愿意前往,我要一举洗刷耻辱。” 庄公问:“那你打算怎么洗刷耻辱?” 曹沫说:“国君对付国君,臣子对付臣子。” 庄公说:“我越过国境去求和结盟,就像又一次战败一样。如果你能洗刷耻辱,我就听你的!” 于是,庄公和曹沫一起前往柯地。齐侯事先筑起土坛等待他们。鲁侯先派人去谢罪请求会盟,齐侯也派人确定了会盟日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