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楚庄王召集众多大臣,商议如何应对晋国的事情。公子侧进言说:“楚国关系最好的国家莫过于齐国,而在侍奉晋国这件事上最坚定的,非宋国莫属。要是我们出兵讨伐宋国,晋国救宋都来不及,哪敢跟我们争夺郑国呢?” 庄王说:“你的计策虽然不错,可我们还缺少出兵的借口。自从先君在泓水之战打败宋国,还伤了宋君的大腿,宋国都能忍下来。到厥貉之会时,宋君还亲自来服役。后来宋昭公被弑杀,子鲍继位,到现在已经十八年了,我们用什么名义去讨伐呢?” 公子婴齐回答说:“这不难。齐国国君多次派使者来访问我国,我们还没有回访过。现在应该派使者去齐国回访,故意路过宋国,并且不向他们借道,以此来试探宋国。如果他们不计较,那就是惧怕我们,以后君王召集会盟,他们肯定不敢拒绝。要是因为我们无礼,侮辱了我们的使臣,我们就以此为借口,还怕没有出兵的理由吗?” 庄王问:“派谁去合适呢?” 婴齐回答说:“申无畏曾经参加过厥貉之会,这个人可以出使。”
于是,庄王就命令申无畏前往齐国访问。申无畏上奏说:“去齐国访问必定要经过宋国,得有借道的文书以供查验,才能过关。” 庄王说:“你是害怕宋国会阻拦使臣吗?” 申无畏回答说:“之前厥貉之会时,各位诸侯在孟诸打猎,宋君违抗命令,我抓了他的仆人并杀了,宋国肯定对我恨之入骨。这次出行如果没有借道文书,他们肯定会杀了我。” 庄王说:“文书上给你改名叫申舟,不用无畏这个旧名就行了。” 申无畏还是不肯去,说:“名字能改,长相改不了。” 庄王发怒说:“要是他们杀了你,我一定兴兵灭掉宋国,为你报仇!” 申无畏这才不敢再推辞。
第二天,申无畏带着儿子申犀,进宫拜见庄王说:“我为国家殉死,是分内之事。只希望大王能善待我的儿子。” 庄王说:“这是我的事,你别多操心。” 申舟领了出使的礼物,拜别庄王出城。申犀送父亲到郊外,申舟嘱咐他说:“你父亲这次出行,肯定会死在宋国。你一定要向君王请求,为我报仇,记住我的话!” 父子俩洒泪而别。
没过多久,申舟一行人走到睢阳。关吏得知是楚国使臣,便索要借道的文书查验。申舟回答说:“我奉楚王之命,只有访问齐国的文书,没有借道文书。” 关吏于是把申舟扣留下来,飞速报告给宋文公。当时华元主持宋国政务,他向文公上奏说:“楚国是我们的世仇。现在他们派使臣公然路过宋国,却不遵循借道的礼节,这是对我们极大的侮辱!请杀了他!” 宋公说:“杀了楚国使臣,楚国肯定会攻打我们,这可怎么办?” 华元回答说:“被侮辱的耻辱,比被攻打还严重。况且他们既然侮辱我们,必然会攻打我们。同样是被攻打,还不如先洗刷我们的耻辱。” 于是派人把申舟抓到宋国朝堂。华元一看,认出他就是申无畏,更是怒上加怒,斥责道:“你曾经杀了我先公的仆人,现在改名,是想逃避一死吗?” 申舟知道自己必死无疑,大骂宋文公鲍:“你奸污祖母,弑杀嫡侄,竟然没遭天谴。现在又胡乱杀害大国使臣,等楚兵一到,你们君臣都将粉身碎骨!” 华元下令先割掉申舟的舌头,然后把他杀了。还把申舟携带的访问齐国的文书和礼物,都在郊外烧毁。申舟的随从们丢下车,赶紧逃走,回去向庄王报告。
庄王正在吃午饭,听到申舟被杀的消息,把筷子扔在席子上,猛地站起身来。他立刻任命司马公子侧为大将,申叔时为副将,马上整顿车马,亲自率军讨伐宋国,还让申犀担任军正,随军出征。申舟在夏四月被杀,楚军在秋九月就抵达宋国边境,速度快得惊人。潜渊为此写诗道:“明知欺宋必遭屯,君命如天敢惜身?投袂兴师风雨至,华元应悔杀行人。”
楚军把睢阳城团团围住,建造了和城墙一样高的楼车,从四面攻城。华元率领士兵和百姓巡视防守,同时派大夫乐婴齐前往晋国告急。晋景公打算发兵救援宋国。谋臣伯宗劝谏说:“荀林父率领六百辆兵车在邲城都战败了,这是上天在帮助楚国,我们去救援不一定能成功。” 景公说:“现在只有宋国和晋国关系亲近,如果不救,就会失去宋国。” 伯宗说:“楚国距离宋国两千多里,粮草运输跟不上,肯定不能长久围困。现在派一名使者去宋国,就说‘晋国已经出动大军来救援’,让他们坚守。不出几个月,楚军就会撤离。这样我们不用和楚国交战,却有救援宋国的功劳。” 景公觉得有道理,便问:“谁能替我出使宋国呢?” 大夫解扬主动请求前往。景公说:“不是你解扬,还真担不起这个重任。”
解扬换上便服,走到宋国郊外时,被楚国的巡逻兵盘查抓住,献给了庄王。庄王认出是晋国将领解扬,问道:“你来干什么?” 解扬说:“奉晋侯之命,来告诉宋国,让他们坚守,等待救援。” 楚庄王说:“原来是晋国的使臣!之前北林之战,你被我的将领蒍贾擒获,我没杀你,放你回国。这次你又自投罗网,还有什么可说的?” 解扬说:“晋楚是仇敌,被你杀了也是分内之事,还有什么好说的?” 庄王搜出解扬身上的文书,看完后说:“宋国都城马上就要攻破了,你要是能把文书里的话反着说,就说你们国内有事,‘一时无法救援,怕耽误你们国家的事,特地派我来口头通报’。这样,宋人就会绝望,肯定会投降,也能免去两国百姓被杀的惨祸。事情办成后,我封你为县公,让你在楚国为官。” 解扬低头不说话。庄王说:“不然的话,就杀了你!” 解扬本不想答应,可又担心死在楚军手里,没人能传达晋君的命令,于是假装答应说:“好。”
庄王让解扬登上楼车,派人在旁边催促他喊话。解扬对着宋人喊道:“我是晋国使臣解扬,被楚军抓住了,他们让我诱骗你们投降。你们千万别上当!我们主公亲自率领大军来救援,很快就到了。” 庄王听到他的话,命令赶紧把解扬从楼车上拉下来,斥责道:“你既然答应了我,却又反悔,是你自己不讲信用,可不是我的过错。” 说完,喝令左右把解扬斩了,再回来报告。解扬毫无惧色,缓缓回答说:“我并非不讲信用。我要是对楚国守信,就必然对晋国失信。假如楚国的臣子违背自己国君的话,去外国谋取私利,君王你觉得这是守信,还是不守信呢?我甘愿受死,以此表明楚国的信用,应该体现在对外,而不是对内!” 庄王感叹道:“‘忠臣不惧死’,说的就是你啊!” 于是放了解扬,让他回国。
宋国的华元因为解扬带来的消息,防守得更加坚决。公子侧让军士在城外堆起土山,就像敌楼一样,他亲自住在上面,窥探城内的一举一动,城内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。华元也在城内堆起土山,与城外对峙。从秋九月开始围困,一直到第二年夏五月,双方僵持了九个月,睢阳城里粮草都耗尽了,很多人饿死。华元只能用忠义激励部下,百姓深受感动,甚至到了交换孩子当食物,捡骨头当柴烧的地步,但依然没有投降的意思。庄王也没了办法。军吏禀报说:“营中只剩下七天的粮草了!” 庄王说:“我没想到宋国这么难攻打!” 于是亲自登上战车,巡视宋城,看到守城的军士十分严整,不禁叹了口气,马上召集公子侧商议撤兵。
申犀在庄王马前哭着下拜说:“我父亲为了完成大王的命令而死,大王难道要对我父亲失信吗?” 庄王听了,面露惭愧之色。申叔时当时正在为庄王驾车,他献计说:“宋国不投降,是估计我们不能长久围困。要是让军士建造房屋、开垦田地,做出长久围困的架势,宋国肯定会害怕。” 庄王说:“这个计策很好!” 于是下令,让军士沿着城墙一带建造营房,拆毁城外的民房,砍伐竹子和树木来建造。每十名军士,留下五名攻城,五名耕种,十天轮换一次。军士们互相传告这个命令。
华元听说后,对宋文公说:“楚王没有撤兵的意思了!晋国的救兵又不来,怎么办呢?我请求进入楚营,面见公子侧,胁迫他讲和,或许还有成功的希望。” 宋文公说:“国家的存亡,就看这一次了,你要小心行事!” 华元打听到公子侧住在城外土山上的敌楼里,还预先知道了他身边人的姓名,以及值班守卫的详细情况。等到半夜,华元扮成谒者的模样,悄悄从城墙上用绳子吊下去,一直走到土山边。遇到巡逻的士兵敲着梆子走来,华元问道:“主帅在上面吗?” 巡逻士兵说:“在。” 华元又问:“已经睡了吗?” 巡逻士兵说:“主帅连日辛苦,今晚大王赐了一樽酒,他喝了之后已经睡下了。” 华元走上土山,守山的军士阻拦他。华元说:“我是谒者庸僚,大王有紧急机密的事吩咐主帅。因为刚才赐了酒,怕主帅喝醉了,特地派我来当面叮嘱,等着回复呢。” 军士信以为真,让华元上了土山。土山里面灯烛还亮着,公子侧和衣而睡。华元径直走到他床边,轻轻用手推他。公子侧醒来,刚要动弹,却发现两只袖子被华元压住了。他急忙问:“你是什么人?” 华元低声回答说:“元帅别惊慌,我是宋国右师华元。奉主公之命,特地连夜来求和。元帅要是答应,两国就世代结为盟好;要是不答应,我和元帅的命,都将在今晚结束!” 说完,左手按住卧席,右手从袖子里抽出一把雪白的匕首,在灯光下晃了两下。公子侧慌忙回答说:“有事好商量,别冲动。” 华元收起匕首,道歉说:“请原谅我的无礼!形势危急,实在没办法从容行事。”
公子侧问:“你们国内现在是什么情况?” 华元说:“已经到了交换孩子当食物,捡骨头当柴烧的地步,十分狼狈。” 公子侧惊讶地说:“宋国竟然困窘到这种程度了?我听说军事上‘虚者实之,实者虚之’,你为什么把实情告诉我?” 华元说:“君子怜悯别人的危难,小人利用别人的危难。元帅是君子,不是小人,所以我不敢隐瞒实情。” 公子侧又问:“既然这样,为什么不投降呢?” 华元说:“国家虽然有困窘的现状,但百姓有不屈的意志。国君和百姓愿意拼死抵抗,与城共存亡,怎么会签订城下之盟呢?如果承蒙元帅怜悯我们的困境,退兵三十里,我们国君愿意率全国归附,发誓绝无二心!” 公子侧说:“我不骗你,我们军中也只剩下七天的粮草了。要是过了七天,城还攻不下来,我们也会撤兵。之前下达的建造房屋、开垦田地的命令,只是吓唬你们罢了。明天我会奏明楚王,退兵三十里。你们君臣也不能失信。” 华元说:“我情愿以自身为人质,和元帅一起立下誓词,双方都不反悔。” 二人立下誓言后,公子侧就和华元结拜为兄弟,把一支令箭交给华元,嘱咐他:“赶紧走吧。” 华元拿着令箭,大摇大摆地走到城下,口中发出一个暗号,城上就放下兜子,把华元吊上城去了。华元连夜向宋公汇报,满心欢喜地等待着第二天楚军退兵的消息。
第二天清晨,公子侧把昨晚华元所说的话告诉了庄王,说道:“我的性命,差点丧在匕首之下。幸亏华元心存仁善,把宋国的国情如实告诉了我,哀求我们退兵,我已经答应他了。恳请大王降旨!” 庄王说:“宋国都困窘到这种地步了,我应该拿下它再回去。” 公子侧磕头说道:“我们军中只剩下七天的粮草了,我已经告知华元了。” 庄王顿时发怒,说道:“你为什么把实情透露给敌人?” 公子侧回答说:“小小的宋国,都有不欺骗人的臣子,堂堂楚国,反倒没有吗?所以我不敢隐瞒。” 庄王的脸色立刻缓和下来,说道:“司马说得对!” 当即降旨退兵,驻扎在离城三十里之外的地方。申犀见军令已下,不敢再阻拦,只能捶胸大哭。庄王派人安慰他说:“你别悲伤,最终一定会成全你的孝心。” 楚军安营扎寨完毕,华元先来到楚营,传达宋公的命令,请求接受盟约。公子侧跟随华元进入城中,与宋文公歃血为誓。宋公派华元把申舟的棺材送到楚营,华元自己则留在楚国做人质。庄王班师回楚,厚葬申舟,满朝大臣都前去送葬。葬礼结束后,庄王让申犀继承大夫之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