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女生小说 > 古典白话合集 > 第九十八回 质平原秦王索魏齐 败长平白起坑赵卒

第九十八回 质平原秦王索魏齐 败长平白起坑赵卒(1 / 2)

须贾领命后,连夜马不停蹄地赶回大梁,进宫拜见魏王,一五一十地转述了范睢的要求。送范睢家眷去秦国倒不是难事,可要斩相国魏齐的头,这关乎魏国的体面,须贾实在难以启齿。魏王听后,也犹豫不决,不知如何是好。魏齐得知这个消息,吓得赶紧丢弃相印,连夜逃到赵国,投靠平原君赵胜去了。

无奈之下,魏王精心准备了车马,带着百镒黄金、千端彩帛,把范睢的家眷送往咸阳。同时向秦国说明:“魏齐得知消息后已经先行逃走,如今在平原君府中,此事与魏国无关。” 范睢将这些情况上奏给秦王。秦王听后,气愤地说:“赵国与秦国向来交好,渑池会上还结为兄弟,我还把王孙异人送到赵国当人质,就是为了巩固两国的友好关系。之前秦国攻打韩国,围困阏与,赵国派李牧救援,大败秦军,我都还没问罪。如今赵国竟敢擅自收留丞相的仇人,丞相的仇就是我的仇,我决定攻打赵国,一来报阏与之仇,二来索要魏齐。” 于是,秦王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,任命王翦为大将,向赵国进发,很快就攻下了赵国三座城池。

此时,赵惠文王刚刚去世,太子丹即位,史称孝成王。由于孝成王年少,由惠文太后主持朝政。她听闻秦军深入赵国境内,十分惊恐。当时蔺相如病重告老还乡,虞卿接替他担任相国。赵国派大将廉颇率军抵御秦军,双方僵持不下。虞卿对惠文太后说:“如今事态紧急!臣请求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,以此求得齐国救援。” 太后同意了。原来,惠文太后是齐湣王的女儿。当年齐襄王刚刚去世,太子建即位,年纪也小,由君王后太史氏掌权。两位太后是姑嫂关系,感情和睦,而长安君又是惠文太后最疼爱的小儿子,到齐国做人质,君王后自然不会无动于衷。于是,齐国立即任命田单为大将,发兵十万,前来救援赵国。

秦将王翦对秦王说:“赵国良将众多,又有贤能的平原君,不容易攻打。况且齐国的救兵即将赶到,不如我们全军撤回吧。” 秦王却坚定地说:“抓不到魏齐,我有什么脸面去见应侯范睢呢?” 于是,秦王派使者对平原君说:“秦国攻打赵国,就是为了抓捕魏齐!如果您能交出魏齐,我立刻退兵。” 平原君回答:“魏齐不在我家,大王可别误听了别人的话。” 使者多次前往,平原君始终不肯承认。秦王心中十分不悦,既想继续进兵,又担心齐赵两国合兵一处,胜负难以预料;若要班师回朝,又不甘心放过魏齐。反复思量后,秦王想出了一个计策。他写了一封信给赵王,大致内容是:

寡人与大王您,如同兄弟一般。寡人误听传言,以为魏齐在平原君那里,这才兴兵索要。否则,怎敢轻易侵犯赵国边境?秦国所夺取的三座城池,愿意完好地归还给赵国。寡人希望能恢复两国从前的友好关系,往来不受阻碍。

赵王也派使者回信,感谢秦王退兵还城的好意。田单得知秦军已退,便率领齐军返回齐国。秦王回到函谷关后,又派人给平原君赵胜送去一封信。赵胜拆开信一看,上面写道:

寡人听闻您高义,愿与您结为布衣之交。希望您能来秦国,寡人愿与您畅饮十日。

平原君拿着信去见赵王,赵王召集大臣们商议。相国虞卿进谏说:“秦国是虎狼之国,当年孟尝君去秦国,差点没能回来。况且他们现在怀疑魏齐在赵国,平原君不能去!” 廉颇却认为:“当年蔺相如怀揣和氏璧,独自一人前往秦国,还能将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,秦国不敢欺负赵国。如果不去,反而会引起他们的猜疑。” 赵王说:“寡人也觉得这是秦王的一番美意,不可违背。” 于是,赵王命赵胜跟随秦国使者前往咸阳。

秦王见到平原君后,表现得极为热情,仿佛多年老友,每天都设宴款待。过了几天,在一次宴会上,秦王趁着气氛热烈,举起酒杯对赵胜说:“寡人有一事相求,您若答应,就请饮下这杯酒。” 赵胜回答:“大王有命,我怎敢不从!” 于是,端起酒杯一饮而尽。秦王接着说:“当年周文王得到吕尚,尊他为太公;齐桓公得到管仲,尊他为仲父。如今范先生就是寡人的太公仲父!范先生的仇人魏齐,听说在您家中,您可以派人回去取他的首级,了却范先生的心头之恨,这也算是您对寡人的恩赐!” 赵胜坚定地说:“臣听说,富贵时结交的朋友,是因为贫贱时的情谊;富裕时结交的朋友,是因为贫穷时的缘故。魏齐是我的朋友,就算他真在我家,我也不忍心把他交出去,何况他并不在我家呢?” 秦王脸色一变,威胁道:“您要是不交出魏齐,寡人就不放您出关!” 赵胜毫不畏惧地回应:“出不出关,由大王决定。况且大王是以饮酒为由邀请我,却用威势来胁迫我,天下人自然会明白是非曲直。” 秦王知道平原君不会背叛魏齐,便把他带到咸阳,安置在馆舍中。随后,秦王派人给赵王送去一封信,大致内容是:

大王的弟弟平原君在秦国,范先生的仇人魏齐在平原君家中。魏齐的首级早上送到,平原君晚上就能回去。否则,寡人将出兵赵国,亲自捉拿魏齐,并且不会放平原君出关,希望大王能体谅。

赵王收到信后,十分恐慌,对大臣们说:“寡人怎么能为了别国的逃亡之臣,而舍弃我国的重要公子呢?” 于是,赵王派兵包围了平原君的家,索要魏齐。平原君的宾客大多与魏齐有交情,趁着夜色,帮助魏齐逃了出去,投奔相国虞卿。虞卿说:“赵王害怕秦国,比害怕豺狼老虎还厉害,这事无法用言语争辩。我们不如逃到魏国大梁,信陵君广招贤士,天下逃亡的人都去投奔他,而且他与平原君交情深厚,一定会庇护我们。不过,您是有罪之人,不能独自前往,我陪您一起去!” 说完,虞卿便解下相印,写信向赵王辞行,然后与魏齐一起换上平民的衣服,逃离了赵国。

两人逃到了大梁,虞卿让魏齐先躲在郊外,安慰他说:“信陵君是个慷慨豪爽的人,我去投奔他,他肯定会立刻来迎接,不会让您久等。” 虞卿步行来到信陵君的府邸,递上名帖求见。负责接待的人进去通报,信陵君正在解开发髻洗头,看到名帖,十分惊讶:“这可是赵国的相国,怎么无缘无故到这里来了?” 他让接待的人以主人正在洗头为由,请虞卿稍作等候,同时询问他来魏国的意图。虞卿心急如焚,只好将魏齐得罪秦国的前因后果,以及自己舍弃相印,陪同魏齐前来投奔的想法,大致说了一遍。接待的人再次进去报告。信陵君心里害怕秦国,不想接纳魏齐,但又念及虞卿不远千里前来投奔的情义,不好直接拒绝,一时陷入两难,犹豫不决。虞卿见信陵君迟迟不出来相见,心中大怒,转身离去。信陵君询问宾客:“虞卿这个人怎么样?” 这时,侯生在一旁笑着说:“公子怎么这么糊涂呢?虞卿凭借三寸不烂之舌,赢得赵王信任,被封为相国,得到万户侯的爵位。当魏齐穷困潦倒来投奔他时,虞卿不顾爵禄之重,解下相印陪同魏齐出逃,天下像他这样的人能有几个?公子还不确定他是否贤能吗?” 信陵君听后,十分惭愧,急忙挽起头发,戴上帽子,让车夫驾车,迅速前往郊外追赶虞卿。

另一边,魏齐焦急地等待着,等了很久,都没有消息。他心想:“虞卿说信陵君是慷慨之人,听到消息一定会立刻来迎接。如今这么久都没来,看来事情不成了!” 过了一会儿,只见虞卿流着泪回来了,说:“信陵君不是大丈夫,他害怕秦国,拒绝了我们。我们只好另寻出路,去楚国吧。” 魏齐绝望地说:“我一时疏忽,得罪了范叔,先是连累平原君,又连累您,现在还让您跟着我长途跋涉,去楚国寻求一线生机,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?” 说完,便拔出佩剑自刎。虞卿急忙上前抢夺,可魏齐的喉咙已经被割断了。虞卿正在悲痛之际,信陵君带着车骑赶到了。虞卿看到后,连忙躲到一旁,不愿与他相见。信陵君看着魏齐的尸首,抚摸着痛哭道:“这是我的过错啊!”

此时,赵王没有抓到魏齐,相国虞卿又逃走了,得知两人一起离开了赵国,料想他们不是去韩国就是去魏国,于是派遣快马四处追捕。使者追到魏国郊外,才知道魏齐已经自刎。使者立即奏报魏王,请求割下魏齐的首级,赎回平原君回国。信陵君刚刚命人准备殡殓魏齐的尸首,实在不忍心交出。使者劝说:“平原君与您情同手足。平原君爱护魏齐,与您的心意也是一样的。如果魏齐还活着,我自然不敢开口。如今他已经死了,不过是一具无知觉的尸骨,却让平原君长期被秦国扣押,您能安心吗?” 信陵君无奈,只好割下魏齐的首级,用匣子装起来,交给赵国使者,然后将他的尸体埋葬在郊外。有诗人写诗感叹魏齐的遭遇:

无端辱士听须贾,只合捐生谢范睢;

残喘累人还自累,咸阳函首恨教迟!

虞卿舍弃相印后,感慨世态炎凉,从此不再涉足官场,隐居在白云山中,着书立说,以讥讽时事,他的着作名为《虞氏春秋》。也有诗人写诗称赞他:

不是穷愁肯着书,千秋高尚记虞兮,

可怜有用文章手,相印轻抛徇魏齐!

赵王将魏齐的首级连夜送到咸阳,秦王把它赐给了范睢。范睢让人把魏齐的头颅涂上漆,做成溺器,恨恨地说:“你让宾客在我喝醉时往我身上撒尿,现在就让你在九泉之下,常常承受我的尿液。” 秦王以礼相送,将平原君送回赵国,赵国任命平原君为相国,取代了虞卿的位置。

范睢又对秦王说:“臣出身卑微,有幸得到大王的赏识,位居卿相之位,大王还为臣报了深仇大恨,这是莫大的恩情。如果没有郑安平,臣在魏国就无法活命;如果没有王稽,臣也无法进入秦国。希望大王降低臣的爵位俸禄,转而赏赐这两位,以了却臣报答恩情的心愿,臣就算死也没有遗憾了!” 秦王说:“丞相不说,寡人差点忘了!” 于是,任命王稽为河东郡守,郑安平为偏将军。从此,秦王专门采用范睢的谋略,先攻打韩国和魏国,同时派使者与齐国、楚国交好。

范睢对秦王说:“我听说齐国的君王后贤能又有智慧,应当去试探一下她。” 于是,秦王命使者带着玉连环献给君王后,说:“齐国要是有人能解开这个玉连环,寡人甘愿甘拜下风!” 君王后让人拿来金锤,当场将玉连环砸断,对使者说:“转告秦王,老妇已经解开玉连环了。” 使者回去报告,范睢感叹道:“君王后真是女中豪杰,不可冒犯。” 于是,秦国与齐国结盟,两国互不侵犯,齐国因此得以安宁。

再说楚国太子熊完在秦国做人质,秦国扣留了他十六年,不让他回国。恰逢秦国使者与楚国交好,楚国使者朱英与秦国使者一同来到咸阳回访。朱英说起楚王病情严重,恐怕难以康复。太傅黄歇对熊完说:“大王病得很重,而太子您却留在秦国。万一大王去世,太子您不在跟前,各位公子中必定有人会取代您成为楚王,楚国就不再是太子您的了。臣请求为太子去拜见应侯范睢,请求他放您回国。” 太子说:“好。” 黄歇于是前往相府劝说范睢:“相君知道楚王的病情吗?” 范睢说:“使者提起过。” 黄歇说:“楚国太子在秦国多年,与秦国的将相们都有交情。倘若楚王去世,太子能够即位,他一定会谨慎侍奉秦国。相君如果在此时放太子回国,太子一定会对相君感激不尽!如果继续扣留太子,楚国另立其他公子为楚王,那么太子在秦国,就只是咸阳的一个普通百姓罢了。况且楚国人因为太子不能回国而心怀怨恨,日后必定不再愿意侍奉秦国。留下一个普通百姓,却断绝了与一个大国的友好关系,臣私下认为这不是明智之举。” 范睢点头表示赞同:“您说得有道理。” 便将黄歇的话告诉了秦王。秦王说:“可以让太子的太傅黄歇先回国探问楚王病情;如果病情确实严重,再来迎接太子。”

黄歇得知太子不能一同回国,私下与太子商议:“秦王扣留太子不放,是想效仿扣留楚怀王的旧事,趁着楚国危急,索要割地。楚国要是来迎接太子,就中了秦国的计谋;不来迎接,太子就会永远被秦国扣留。” 太子跪地请求:“太傅有什么计策?” 黄歇说:“依臣之见,太子不如乔装改扮,偷偷逃走。现在楚国使者回访即将回国,这是个难得的机会!臣请求独自留下,以死承担后果。” 太子哭着说:“如果事情成功,楚国愿与太傅共同分享。” 黄歇私下会见朱英,与他商议,朱英答应帮忙。太子熊完于是乔装成车夫,与楚国使者朱英一起驾车,顺利出了函谷关,没有人察觉。黄歇留在旅舍,秦王派人来让他回国探问楚王病情。黄歇说:“太子刚刚生病,无人照料,等他病好一些,臣就向大王辞行。” 过了半个月,黄歇估计太子已经出关很久了,才去求见秦王,叩头请罪说:“臣黄歇担心楚王一旦去世,太子不能即位,无法侍奉大王,所以擅自让太子回国,现在他已经出关了。臣犯了欺君之罪,请大王治罪!” 秦王大怒,喝道:“楚国人竟然如此狡诈!” 命令左右将黄歇囚禁起来,准备处死他。丞相范睢劝谏说:“杀了黄歇也不能让太子回来,反而会断绝与楚国的友好关系,不如嘉奖他的忠诚,放他回国。楚王去世后,太子必定即位,太子即位后,黄歇必定成为相国,楚国君臣都会感激秦国的恩德,一定会好好侍奉秦国。” 秦王觉得有理,便重重赏赐了黄歇,送他回楚国。史官写诗称赞此事:

更衣执辔去如飞,险作咸阳一布衣;

不是春申有先见,怀王余涕又重挥。

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后,楚顷襄王病逝,太子熊完继位,这便是考烈王。考烈王提拔太傅黄歇为相国,并将淮北十二县封给黄歇,封他为春申君。黄歇进言说:“淮北之地与齐国接壤,军事防御压力大,请求将此地设为郡,便于筑城防守。臣希望能改封到江东。” 于是,考烈王改封黄歇到原来吴国的土地。黄歇修缮阖闾旧城作为都邑,在城内疏浚河道,建成四纵五横的水路网络,连通太湖之水,还把破楚门改名为昌门。当时,孟尝君虽已去世,但赵国的平原君、魏国的信陵君正热衷于招揽门客,以礼贤下士闻名。黄歇十分羡慕,也开始广招宾客,一时间,他的食客常常多达数千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