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女生小说 > 古典白话合集 > 第十回 省老母叔宝回乡 送礼物唐璧贺寿

第十回 省老母叔宝回乡 送礼物唐璧贺寿(1 / 2)

叔宝对柳氏说道:“大嫂,你丈夫既然已经去世,留下你孤儿寡母,我恨不能像韩信那样,用千金来报答当年的漂母之恩。今日暂且以百金相赠,略表我对你的感激之情!” 说罢,便取出银子递给柳氏。柳氏感激不已,连声道谢。叔宝随即出门,上马朝着二贤庄而去。

单雄信听闻有人传报,说叔宝重回潞州,心中十分高兴,说道:“想必他一定会来探望我。” 于是吩咐家人备酒,自己则在门口等候。再说叔宝,由于马匹体力不支,行走缓慢,直到月亮爬上东山,才抵达庄上。雄信听到林中传来马嘶声,高声问道:“可是叔宝兄来了?” 叔宝回应道:“正是秦琼,特来向兄弟致谢!” 雄信大笑道:“真是应了那句‘月明千里故人来’啊!” 二人携手步入大堂,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,相互行大礼参拜。家人摆上酒席,二人坐下,开怀畅饮,不一会儿都有了几分醉意。雄信放下酒杯说道:“恕小弟今日不能留兄长远叙,颇有逐客之意。这杯酒过后,就要请兄长即刻启程。” 叔宝疑惑道:“这是为何?” 雄信解释道:“自从兄长去了燕山,这两年间,令堂老伯母寄来了十三封书信。前十二封是令堂所写,小弟略备了些财物,回书安慰。就在这个月收到的第十三封书信,不是令堂写的,而是嫂子所写。信中说令堂身体抱恙,无法写信,所以小弟希望兄长速速回去,与令堂见上一面,以全母子之情。”

叔宝听后,心如刀绞,泪如雨下,说道:“单二哥,若真是如此,小弟一刻也难以耽搁。只是从燕山一路走来,马已经被骑坏了,路途遥远,我心急如焚,可马却走得迟缓,这可如何是好?” 雄信说道:“兄长不说,我倒忘了。自从兄长离开后,潞州府将兄长的黄骠马变卖,小弟便用三十两银子,交到府库,将马买回了家中,如今仍旧送还给兄长。” 说罢,他叫手下把秦爷的黄骠马牵出来。手下应声而去,不一会儿,便把马牵了出来。那马见到故主,嘶鸣跳跃,仿佛在与人诉说着什么。雄信又把从前的鞍辔挂在马上,然后帮叔宝把行李放好。叔宝拜别雄信,连夜起身,出了庄门,飞身上马,扬鞭疾驰,那速度如同逐电追风一般,十分迅速。

等叔宝赶到济南,他飞奔入城,来到自家后门,跳下马来,一手牵着马,一手敲门,喊道:“娘子,母亲的病势如何?我回来了。” 张氏听到丈夫的声音,急忙来开门,说道:“婆婆的病还没有好。” 叔宝牵着马走进院子,张氏关上了门。叔宝拴好马,与娘子相见。张氏说道:“婆婆刚刚吃了药睡着了,身体十分虚弱,你进去的时候轻一点。” 叔宝蹑手蹑脚,轻轻走进母亲的卧房,伏在床边,只见老母面向里躺着,鼻息微弱,只有一丝气息,膀臂和身躯瘦得犹如枯柴一般。叔宝跪在床前,低声呼唤道:“母亲,醒醒!” 母亲的意识慢慢恢复,但身体沉重,翻不过身来,依旧面朝床里,恍惚间如同在梦中一般,叫道:“媳妇!” 张氏回应道:“媳妇在这儿呢!” 秦母说道:“我方才稍稍睡了一会儿,只听见你丈夫在床前唠唠叨叨地叫我,想来他已经成了泉下之人,千里游魂,回家来看我了。” 张氏说道:“婆婆,你儿子真的回来了,正跪在这儿呢。” 叔宝接着说:“太平郎回来了。”

秦母原本并没有什么重病,只是因为思念儿子,才憔悴成这副模样。忽然听到儿子回来,病一下子就好了一半。她连忙坐起来,坐在床沿上,拉住叔宝的手,放声大哭。然而,因为悲伤过度,她哭不出眼泪,只是张着大口,不停地呼喊。叔宝叩拜母亲,母亲说道:“你不要拜我,应该去拜你的妻子。你在外三年,若不是你媳妇尽到了为人妇的孝道,我早就不在人世了,也不能与你相见。” 叔宝听从母亲的吩咐,回身向张氏叩拜,张氏连忙跪下,与叔宝对拜了四拜。秦母问道:“你在外都做了些什么,为何到现在才回来?” 叔宝便将自己在潞州府的种种遭遇,以及被发配到燕山,如何遇到姑父姑母等前后事情,详细地说了一遍。秦母问道:“姑父担任什么官职?姑母可有生子?” 叔宝回答道:“姑父是幽州大元帅,镇守燕山。姑母已经生下表弟罗成,今年十四岁了。” 秦母听后,十分欢喜。叔宝又说起受了单雄信的大恩,不知道该如何报答。

到了第二天,樊虎等一众朋友前来拜访,叔宝连忙出门迎接,与他们叙说分别后的种种。叔宝取出罗公的那封举荐信,又自己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履历手本,身着戎装,带着两根金装锏,前往唐璧的帅府投递书信。这唐璧是江都人,因在平陈之战中立下战功,被封为黄县公,官拜开府仪同三司,担任山东大行台兼济州节度使。这天,帅府放炮开门,唐璧升堂坐下。叔宝将文书递了进去,唐璧看了罗公的举荐信,又看了秦琼的手本,便叫秦琼上前。叔宝应了一声,走上月台,跪在地上。唐璧抬头一看,只见秦琼身高八尺,手中拿着两根金装锏,身材魁梧,相貌堂堂,浑身散发着万夫莫敌的威风。唐璧心中大喜,对秦琼说道:“我衙门中的大小将官,都是论功行赏。如今暂且补你一个实授旗牌官,日后若有功劳,再行升赏。” 秦琼叩谢。唐璧命令中军给秦琼发放旗牌官的服饰,随后点鼓闭门。秦琼回到家中,营下就有二十多名军士,各自拿着手本,到他家门口叩见秦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