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都市言情 > 我居然成了资本家 > 第122章 资本的欲望之海

第122章 资本的欲望之海(2 / 2)

廖威猛地一拍大腿:“说个锤子,老子要玩的是活色生香!不是他妈的人形广告牌!连发疯都要按剧本走。”

当游艇缓缓驶过迪士尼乐园施工海域时,田毅拿起望远镜,不经意间捕捉到一抹身影。只见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总裁站在一艘白色商务艇上,这艘商务艇正在五百米外静静停靠,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显得格外醒目。

“中航油……陈久霖还有心思来这边玩?”田毅不禁喃喃自语。别看田毅如今对炒股这种金融游戏兴致缺缺,但他并非完全不关注时事。老实说,对于中航油的陈久霖,他有些感觉到奇葩。

陈久霖,这个在商界曾经赫赫有名的人物,1961年出生,中国航油(新加坡)股份有限公司总裁,一度被誉为“海外石油衍生品交易第一人”。1997年,他临危受命,接手重组濒临破产的中航油新加坡公司。他凭借着敏锐的商业眼光和果敢的决策,迅速布局航空燃油进口、仓储和期货交易。仅仅用了5年时间,就奇迹般地将公司净资产从区区17.6万美元增至1.5亿美元。2001年,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,一时风光无限。

2003年,公司在获得母公司批准后,大胆开展石油期权交易。凭借着出色的运作,当年就实现净利润5427万美元,其中衍生品交易贡献率超过60%。陈久霖本人也因此获评《世界经济论坛》“亚洲经济新领袖”,年薪更是高达490万新元,约合2350万人民币,成为了商界瞩目的焦点。

本以为他会在这条成功之路上稳步前行,然而,2003年下半年,他却开启了一场令人匪夷所思的操作。他选择和一家叫杰瑞的公司合作做场外期权,参与石油期权交易。初期,他采取卖出看涨期权策略,也就是赌油价上涨,幸运的是,当年这一策略获得了成功,公司获利颇丰。

从逻辑上来说,参与场外期权交易,判断油价涨跌本无可厚非。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,他所用的操盘手是杰瑞公司推荐的名叫杰瑞德的人,而且中航油所有交易员都来自外企。这得是心多大的人,才敢做出这样的决定啊!

田毅早在关注到这个事情后,就用脑海里神秘的系统扫描得知,杰瑞公司竟是高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。杰瑞公司实力非凡,曾经贡献了高盛一整个年度过半的净利润,在期权和金融衍生品领域绝对是高端玩家。而高盛这类高端玩家,行事从不按自由市场规则出牌,惯用的手段便是利诱和收买。如今,中航油的蓬勃发展已然被他们盯上,他们觊觎的,正是中航油账上那几亿美元的巨额资金。

他们用200万美元作为诱人的糖衣炮弹,成功引诱陈久霖参加对赌的场外期权。看着陈久霖逐渐将公司重心转移到金融衍生品上,他们的计划正一步步得逞。此时的陈久霖认为50元一桶的油价过高,毕竟就算在战乱时期,油价也未曾达到这个价格。于是,他开始与高盛、杰瑞、日本三井、法国兴业等公司大量买入原油看跌期权,并卖出看涨期权。

然而,市场的走向却与他的预期背道而驰。中航油买入期权后,油价不仅没有下跌,反而节节攀升。2004年3月末,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账面亏损已达到580万美元。在这种情况下,正常的操作应该是快刀斩乱麻,果断斩仓,认赔出场,及时止损。

但陈久霖赌性十足,他坚信油价必定下跌,不仅没有止损,反而选择了展期。可一旦展期,就必须追加保证金。而从公司调拨资金,就会暴露他的违规操作。于是,他选择了更加激进的方式,平仓所有的看涨期权,进一步加大做空期权的规模。

就这样,到了现在,油价依旧在持续上涨,中航油的账面亏损已经达到了3000万美元。

“这家伙现在应该焦头烂额地在家抠头发才对,跑这里来干什么?”田毅满心疑惑,下意识地开启了脑海中的系统,进行扫描分析 ,试图探寻背后的真相。